首页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

时间:

2019-11-30

|

推荐访问

【www.baibaidjt.com--中学教学随笔】

  导语: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听老教师用四句话来概括一种教学经验“一个公式,几点说明,几个例题,几道练习”。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随笔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听老教师用四句话来概括一种教学经验“一个公式,几点说明,几个例题,几道练习”。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深深扎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承的是已有的知识,这种师徒式的教学关系虽然对传授知识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应该承认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的积累,而轻思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是典型的知识决定论的体现。知识决定论将知识绝对化,因而将人相对化,人成为知识的奴隶。然而在“对话”和“教化”理念下所构建的知识环境必定是开放的,还向未知的世界开放。

  忽视个体差异,不注重因材施教。

  重结果、轻过程。教师的讲授只着重在物理知识的结论及其应用上,对于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对获得的过程重视不够,对于学习方法也缺乏指导,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的人才思路不活,迁移能力差,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第二篇】:新课改物理教学感言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从改变自身做起,树立教育新理念,正确面对新课改。

  一、转变观念和物理教学理念,适应角色转变

  1、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积极思考。物理教师只有理解接受了新的观念,并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改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从而适应新角色。

  二、终身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因此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应有一桶流动的水,一桶永远新鲜、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在新形势下,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掌握更加全面的物理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物理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简洁、条理清晰,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强调合作探究,这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再次,有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最后,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总之,新课程教学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是新挑战, 同是也是机遇。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积极适应,不断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课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随笔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包括什么?对此有各种看法,应该说,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肯定是无能的,然而,传授了知识绝不等于就发展了能力,发展能力必须有意识的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既是善于传授知识的教者,又是善于培养能力的导者,要培养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挖掘教材里的能力因素。每部分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尤其是有关练习,只要我们用心分析研究,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它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先推导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定律,进而推论太阳和行星之间、地球和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具有共同的本质,最后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直到卡文迪许用实验验证以后才最后完成。通过这个推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获得新知,认识新的规律。从观察、分析到形成假说,从假说再到理论,这种认识客观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学生有很好的影响。又如根据物理规律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学习气态方程时,不少学生能够套用公式: ,但不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但要选择典型例题给以示范,更重的是研究如何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即:①明确研究对象即研究的是哪一部分“气”,因为气态方程是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必须抓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这个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因为方程的等式两边是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初、末两状态之间关系;③建立并求解方程;④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实。前三步是利用气态方程解题的基本思路,最后一步是所有解题都应注意的问题,所以简单地说,运用气态方程解题的方面就叫“气”、“态”、 “方程”。可见,解题思路是从物理定律中分析抽象或引申出来的,是规律本身的一种要求,而不是外加的。我们在钻研教 材中注意研究这种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以训练学生,则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方面,必将受益不浅。

  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师应该是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祖国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的言行在客观上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世界观,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应该自觉地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物理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等。教材中的这些教育因素,需要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而且所带来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讲到力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举出我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墨翟提出的关于力的观点,在墨翟的著作《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力形之所以奋也。” “形”指物体,“奋”指由静而动或由慢而快。全句的意思正是体现了力的作用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初期),墨子就对力的概念做了如此科学的阐述,这个事实将对学生在振奋民族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钻研教材时,应在研究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技能技巧上投以很大精力,否则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目前对物理实验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常常侧重于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析,教学常常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一支粉笔,一张嘴成了主要的教学工具。我们的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较强,解题能力较高,而动手实验的能力很低,与这种教学状况是有极大关系的。这种状况应该及早改变。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另一方面,也应动手制做一些“土”的、简单的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动量定理,就可以利用垂直着的钢笔帽下压一张纸条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因为笔帽与纸条之间的摩擦力 f 是一定的,当以极快速度撤走纸条时,f 作用于笔帽上的时间Δt很小,于是笔帽下端的速度 ΔV 也就很小,当ΔV→0 时,笔帽就不倒。若使 f 作用时间加长,例如在拉动的逆方向留有较长的纸材中注意研究这种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以训练学生,则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方面,必将受益不浅。

  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师应该是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祖国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的言行在客观上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世界观,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应该自觉地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物理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等。教材中的这些教育因素,需要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而且所带来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讲到力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举出我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墨翟提出的关于力的观点,在墨翟的著作《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力形之所以奋也。” “形”指物体,“奋”指由静而动或由慢而快。全句的意思正是体现了力的作用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初期),墨子就对力的概念做了如此科学的阐述,这个事实将对学生在振奋民族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钻研教材时,应在研究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技能技巧上投以很大精力,否则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目前对物理实验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常常侧重于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析,教学常常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一支粉笔,一张嘴成了主要的教学工具。我们的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较强,解题能力较高,而动手实验的能力很低,与这种教学状况是有极大关系的。这种状况应该及早改变。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另一方面,也应动手制做一些“土”的、简单的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动量定理,就可以利用垂直着的钢笔帽下压一张纸条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因为笔帽与纸条之间的摩擦力 f 是一定的,当以极快速度撤走纸条时,f 作用于笔帽上的时间Δt很小,于是笔帽下端的速度 ΔV 也就很小,当ΔV→0 时,笔帽就不倒。若使 f 作用时间加长,例如在拉动的逆方向留有较长的纸条,则笔帽就会倾倒。当然,这个简单的小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惯性、重心等物理概念。总之,备课时,要认真设计实验,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因此,学习新的实验技能和自行设计简易实验,应该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有一个集中的时间深入到实验室工作,这对青年物理教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四、物理与数学的关系

  实验是基础,数学是工具,实验与数学这是物理教学的两大支柱。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初等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特别是方程求解,函数图象、三角函数以及平面几何知识,几乎在高中物理的每个分科中都有应用。同时物理概念和规律要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因此,学生要具备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数学表达式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运算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这些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问题。如果物理教师不具备相当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个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力求对中学数学比较熟悉。备课时,应注意研究相关的中学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注意熟悉一些高等数学,这对于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是理、数脱节,他们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缺乏应用数学知识联系物理问题的实际的能力,备课时就要注意到怎样促进学生使数学知识向物理问题的迁移。如图 所示的力的合成问题,ΔOCE是力矢量的三角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的数学抽象,ΔABO 是支架三角形,这是物体的数学抽象。可以证明Δ OCE∽ΔABO,学生常常想不通,也不敢作这种“相似性”的论证,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实质不同,他们忽视了这实质不同的两个三角形都是一种数学抽象,从数学来看,它们是“同一”的,可见如何使学生善于运用脱离具体事物的数学的抽象来解决具体问题,是物理教学应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倡物理教师读一点中学数学教材,并且认真研究物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五、难与易的关系

  物理这门学科“难教难学”,可能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问题,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习物理除了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外还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动手技能。因此,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和学确有难的一面。物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生活实践以及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存在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极大潜在动力,这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物理教材中形成教学难点的原因,其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从物理教材的某一章某一单无或某一部分来看,其“难”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上比较难,例如静摩擦力、电势、电动势等概念;另一种“难” 是人为的,例如把连接体问题搞得很复杂,引入“惯性力”等超纲内容,这就人为地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教师备课,就是要设法化“难”为“易”。我们应该经常总结化难为易的好经验,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化难为易的办法。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楞次定律,是一个难点知识,尤其是定律的表述,学生很难领会。我们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定律的核心是研究感生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之间的关系,由于原磁场的变化而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又形成自己的磁场,这个磁场又为原磁场产生阻碍或反抗作用。这个物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但可以看出原磁场的变化与感生电流的磁场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原磁场的变化是“因”,感生电流的磁场是“果”,此“果”又对“因”产生阻碍或反抗作用。这个因果关系好比“父子”关系,不过在这里“儿子”总是反抗“老子” 的。这样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抓住了过程中的因和果的辩证关系,并对这个困果关系作了一个人格化的比喻。这种分析和比喻使学生不但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了趣味感,“难”就化为“易”了。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学点哲学,还要注意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加强语言修养,广泛阅读科普资料,这对搞好物理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六、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有人说,教学也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的确是很恰当的一个比喻。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备课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中学物理为一个全局,那么力、热、电、光、原子诸部分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局部。中学物理以经典物理基础知识为主,力、电是两个重点局部;若以力学为全局(主要是质点力学),则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就是重点局部。教师只有胸中有全局,处理好各章各节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把主要力量应下在何处。为此教师要通读全部教材,然后对全部教材的知识结构作出分析。对每一节教材的处理,要从全章这个全局出发,在对全章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章重点、难点,并对全章作出一个整体安排。全章设计得好,重点就能突出。从课堂教学的总体来看,每一节课是一个局部,但对教师备课来说每一节课又要把它作为一个全局来考虑。从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要研究如何做到讲好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思路清楚,密度适当。从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来看,要做到启发引导,有讲有议,动手动脑。总之,课堂教学的 45 分钟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局部会影响全局,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局部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上好每一节课不但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教学客观规律的要求。

  七、新与旧的关系

  物理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例如,中学物理的力学体系具整体性就较为突出内在联系很强。在教学中如何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推理来获得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要深入研究这个新与旧或未知与已知的关系,力求处理好这个关系。从“旧”中如何引出“新”,如何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则。以上所述是从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 与“旧”的关系。其实就学生本身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学习物理来说,他们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中,从课外阅读中,总之从社会的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中,他们已经具有不少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象的,有的是错误的。但对教学过程来讲,这些都应该成为引入新知识或正确理解新知识的参照条件,我备课时注意研究学生,其根据之一就在这里。

  研究一章教材时,应该把这章知识里学生的已有知识排列出来,研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如何加深学生已有的知识。例如,动量这一章,冲量、动量、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等均为新知识,而牛顿运动定律、矢量的和差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都是旧有知识。这些旧知识有利于本章新知识的学习,又在研究动量等新知识、新问题时得到巩固和深化。

  例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直接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情况,而动量守恒适应的范围更为普遍,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低速运动还是高速运动,也不论相互作用是什么性质的,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动量守恒是反映了比牛顿第三定律更为普遍而深刻的互相作用规律。可见通过牛顿定律得到了动量守恒定律,而动量守恒定律使我们对牛顿定律的认识更深化了。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多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

  八、初、高中物理与普通物理的衔接关系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普通物理都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初中物理的教材内容大部分属于感性认识,高中物理的概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而普通物理就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了。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下有初中物理,上有普通物理,教师如何处理好这个“上”“下”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钻研初中物理和普通物理,以便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普通物理要求,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在初中、高中、普物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和提法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逐步深化的。例如,质量的概念,在初中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是牛顿关系质量的最初定义,这个定义是牛顿的机械的原子论观点的产物,牛顿认为物质都是由完全相同的、不可再分的基元粒子——原子构成的。而所谓物体的质量就是整体物体所包含的这种绝对原子的多少。这个定义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完全相同的绝对原子根本就不存在;其二,无法通过测定物体所含原子的数目来测定物体的质量。那么,为什么至今在初中物理中仍然沿用这个定义呢?原因之一就是初中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人们凭经验知道了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从而用比较物体所受重力的方法可以测定质量。牛顿正是根据自己对质量的理解和这种量度质量的方法,建立起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定律的建立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深化了,产生了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等新概念。高中物理把质量定义为物体(质点)的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个定义和初中的定义并不矛盾,而是深化了。只有学习普物时才去深入研究引力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的相对论效应问题。可见,钻研教材时要注意沿着物理学发展史,去研究一些概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解决好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之间的衔接关系。

  九、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 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总起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处理好各种关系,这就有可能从多层次、多角度上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基础。

  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第五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随笔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上课时,当讲完某一个知识时,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尽量仔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不会因为学生多而忽略孩子。我要让每一个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的。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有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第二原因是:我对学生提出批评时,居高临下的指责较多,学生不易接受。所以我就找到这些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指出这样做的好处,学生易于接受,情况就好了很多。第三个原因是学生的进步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所以我觉得学生如果有缺点和错误,教师要有耐心的帮助学生,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延伸阅读
初一的小朋友都知道多少关于道德的知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一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还记得信息技术课上无穷无尽的乐趣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中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初中的小朋友们你们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中耐心专注地倾听的教学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众所周知,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要求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告诉孩子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听老师讲,也要听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政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政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数字化课堂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数字化课堂教学随笔【第一篇】:  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休养。在课堂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初中的美术同学们是否都受到了熏陶?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博客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一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我一直认为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综合实践课有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随笔【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随笔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随笔【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推荐新教材的全新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随笔【第一篇】:信息技术分层教学随笔  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