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www.baibaidjt.com--中学教学随笔】

  导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一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突出的成绩,也没有感人的事迹,所以这个汇报很人我为难。有同事建议我就说说日常的工作和思考吧,我采纳这个建议,下面我要说的,就是我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我的一些思考,而且以思考为主,因为我觉得一个教师有思想更为重要。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意为人是渺小的,但同时又是伟大的,因为人有思想。作为教师,有思想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思想,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何谓有思想?我的体会是要有仁者之心、智者之心、隐者之心。

  孔子说:“仁者,爱人。”教师的“仁”,就是爱学生。我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严在当严处,爱在无意间”,把学生融进自己心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带96届9班时,班上有个智障学生,他犯糊涂的时候,放学后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尽管学校离他家还不到500米。于是初中三年,只要是校外的活动,无论大小,我都把他时刻带在身边,以防走失。我还发动数学、英语老师一起给他辅导,中午我辅导语文,晚上他就轮流到英语和数学老师家里做作业,因为没有老师的辅导,他就不能完成哪怕最简单的作业。数学老师的爱人感动了,也主动加入进来,给他辅导物理和化学。三年中,这个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学校和我们几个老师家里度过的。最后,这个被大家公认不能毕业的孩子,不仅拿到了初中毕业证,而且还过了普高线,上了高中。

  爱学生,就要喜欢和学生在一起。1987年到1999年,我连续担任12年班主任,有意识地组织很多活动,比如每一届学生都有足球队或篮球队,我常常跟学生一起打球,组织和别的班级比赛。一到足球比赛,学生就要我上场,别的班级不同意,我就怂恿学生就去交涉说:“我们吴老师只打中场,组织进攻,不射门”,不同意的话,退一步,“只打后卫,不参与进攻”,还不同意,再退一步,“当守门员”,所以我常常是本班足球队非正式比赛的守门员。有时候,学校场地紧张,人多不够用,学生还在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就派我“占场子”。

  爱学生,就要心中有学生。我2002年担任副校长后,不当班主任了,但我心中始终装着所教的学生,每次外出到一个地方,我必定要为班上的学生买一些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比如到云南买了蝴蝶标本,到欧洲的时候,买了荷兰木屐式转笔刀和法国艾菲尔铁塔的模型,到台湾的时候,仅在故宫就花了3000新台币买纪念品,像书签、钥匙扣等等。这些东西,陆续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让学生常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憧憬着下一次老师会送怎样的礼物。我会镌刻,有时学生取得明显进步,就给他们刻一个姓名印章或者是属相印章,学生都非常珍惜。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痕。爱学生,就能在学生心底留下悠远的回声。99届学生解婧初中毕业后转到北京上学,考取清华大学,2002年暑假执意要母亲陪同从北京回武汉,把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作为礼物送给我,以感谢老师初中三年对她的教育和培养。06级学生殷俊在他的QQ空间上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现摘录两段:

  “每当我一想到您时,我的心都是暖暖的,甜甜的,您就像一个父亲一样,只是您是我们大家的父亲。

  我觉得我能遇见您,是我的幸运。我觉得我能被您教育,是老天爷对我的眷顾。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好好学习,因为在我的想法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您也在向我投来深邃的目光,在我身后给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这是一个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写的,老实说,读到文章的时候我很意外,但同时也明白了学生是能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哪怕是一个眼神中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爱的。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人之为贵,就在于有情有义,爱学生并赢得学生的爱,我们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和只属于我们教师的美丽的神话。

  当然,作为教师,仅仅爱学生是不够的,教育教学都需要智慧。教师的智慧就是着眼学生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成长、发展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法,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教师的智者之心。

  作为班主任,开创了班主任工作“过程渐进”教育模式,摸索出“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理想教育”的班主任工作思路和“四到三看”的工作方法。“四到”即早晨上学、中午放学、下午上学、下午放学这四个时间一定到班上;“三看”即看学生精神状态、看班级桌椅摆放、看教室地面清洁。比如,有一次早晨到班,发现一个女生脸色沮丧,情绪低落,不敢和我对视。我和家长一联系,得知该生是昨晚不听话挨了骂。课间立即找她谈话,了解到该生已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全部带在身上,准备离家出走,而这些家长还都不知道。勤下班、细观察,很多的偶发事件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班级管理上,我首创班级管理“双轨制”模式,即由学生投票产生的常务班委和竞选产生的执行班委共同管理班级的办法,前者负责对外事宜以及监督、协调、记载执行班委的工作情况,后者每周轮换,负责班级内部的日常事务并要在任期内举行一次较大的集体活动。实施“双轨制”,一是让所有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锻炼,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二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做人”的酸甜苦辣,明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

  一个班级应当有班级的精神。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要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班级奋斗目标,进而形成一种班级精神。比如所带99届13班,我和学生一起确定本班的奋斗目标是“永争第一”,这届学生创造了当时学校的很多纪录:初三一学年连续每周获得行为量化考核第一名,从初二直到中考各种考试各科成绩均列同类班级第一,56人全部考上省重点高中;更重要的是13班“永争第一”的精神,一直激励他们上高中、上大学,这届学生目前有40多人正在读研究生,其中的袁殊、赖以立同学初中考取新加坡莱佛士书院以后又一起考上英国剑桥大学。

  班主任不是保姆,不是管家,而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导师,那么,教给学生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就是中学班主任的最高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我有一个三年的语文教学总目标,据此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具体目标,分步实现。我所教的学生,初一时语文成绩平平,初二上学期也不突出,但是到初二下尤其是初三,成绩肯定会拔尖,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需要积淀,厚积方能薄发。其实教育就是如此,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揠苗助长。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批量定做的产品,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得慢工出细活。

  我校创办一本教研杂志叫《耕耘者》,是我取的刊名,教育是农业,教师就是农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有老师说:“种子不行,再怎么耕耘也是徒劳,就像伪劣种子,它不发芽,你怎么办?”这话也有一定道理,生源质量的确很重要,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并非全是伪劣种子,而是像袁隆平不断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新的,就要有新的耕耘方法。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我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进来一个初一的学生,我正要问他有什么事,他把手指放到嘴上向我“嘘”了一声,意思是“安静”,然后旁若无人的躲在门后透过门缝观察走廊的动静,过了一会,突然拉开门冲出去高兴的大叫:“我赢了,我说你找不到我吧!”我半天才弄明白,原来他们在“捉迷藏”,在校长办公室捉迷藏,有点匪夷所思。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想告诉老师们——学生在变,我们教师也要“随机应变”。语文老师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就扔在一边,对修改建议视而不见。我带04届5班的时候,班主任和家长都为学生频繁上网不干正事而苦恼,我就诱导学生说:“你们喜欢上网,那么把你们的作文修改一下,发到我的邮箱,我推荐到报刊去。”一个学生把文章发过来,我修改后推荐到《楚天都市报》,真的发表了,还有令人羡慕的35元稿费。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上来了,一个学期往我的邮箱发了近百篇作文,这种“邮箱批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帮助,仅仅一年,04届5班柯石、陈禹松、彭雪娜等10多名学生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

  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出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也是教师的智慧。从2005年起一直到今年,不管我是否在毕业年级,每一届初三年级语文组都邀请我为毕业年级学生举办作文讲座6—8讲。尽管作文形式一直在变,但我每年都能通过自己的钻研很好的把握新的形式,给学生实在的收获,也深受学生的欢迎。2006年给初三学生讲完第一讲以后,有一个学生悄悄问他的班主任:“这个老师在哪上培优?他讲得太好了,我想上他的培优班。”问得班主任哭笑不得。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这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的浮躁、功利倾向,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老师。但教育本身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急功近利,这很让我们老师心态失衡:失去清高,失去耐心,甚至失去理智。我觉得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当保持一颗“隐者之心”。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隐士,他们远离尘嚣,澹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了傲岸的节操。但我所说的不是学习他们消极遁世、隐居山林的行为,而是要拥一种如隐者的心态,即澹泊宁静,固守清高,甘于寂寞,自得其乐。

  同事们说我不像校长。住着简陋的房子,用着过时的家具,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但是我心态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颜回比起来,我就更有快乐的理由——虽然我的住房简陋,但它通风好,采光好,而且坐北面南,朝向好,千金难买,这样一想就颇有些“回顾担柴汉,心中较些之”的得意了。

  学生认为我最不像名师。现在的学生问我:“你的课上得那么好,怎么在外面一点名气都没有呢?”的确,外面没有我编的辅导资料,培优点没有我上课,而他们认为有名气的老师是那样的。我不从事有偿家教和校外培优,这不仅因为我是教学副校长,要作表率,还因为我觉得校外语文培训收效甚微,多数情况下是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培训的“报酬”,我不能一面向学生倡导人要清高的品格,一面却用自己的知识赚学生的钱。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语文薄弱的学生辅导,这做法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称为“带研究生”。辅导没有报酬,但我很快乐,因为对学生有帮助,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价值,这就是我作为教师的幸福。不为金钱利益所诱,不为物质享受所惑,我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我才能保持一个读书人、教书人的清高和傲骨。

  常常有朋友戏称我是“外星人”,因为我既不打麻将,也不“斗地主”,这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老实说,教师的生活是清贫和寂寞的,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当有点情趣,有点雅兴,在清贫和寂寞中发现乐趣,诗意地生活。我有自己的喜好,我喜欢篆刻,工具齐全,我喜欢摄影,差不多发烧友的水准。清闲的时候,或静坐窗前,雕刻一些闲章和肖形印,印在宣纸上,自我欣赏;或背起相机,发现自然的美丽的细节,捕捉生活的动人的瞬间,放到电脑上,赏心悦目;我还喜欢远足,在我的建议下我校成立了一个民间的“远足”协会,几个朋友徒步远行,既放松身心,又锻炼身体。今年年初大雪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事两次从水果湖出发,冒雪绕东湖步行,别有一番情趣和快乐。

  陶渊明《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只要拥有隐者之心,无论身处怎样喧嚣、功利的环境,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固守道德的底线,坚持做人的准则,进而享有平常人生的平常快乐。

  2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备课、上课、改作业,做的就是这些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教育正需要我们这样平凡的人,平静地做事,寂寞地坚持。教育不需要万人空巷的追捧,也不需要别出心裁的炒作,教育需要的是清净以及在清净中有思想并且身体力行的人。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了新课程标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一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并没有吃透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却在教学手段、形式上大做文章,陷入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课堂教学表面看似更加丰富高效,教育质量却并未得到很大提高,应试教育的模式也未根本转变的尴尬情况。在这种现状下,“反思性教学”作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分析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反思十分重要。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价值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对于教学反思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众说纷纭,然而综合各种看法,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有一些相同之处:第一,以教学活动过程为反思的对象;第二,教学反思带有批判性,是教师有意识的活动;第三,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我们认为,教师既然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那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对怎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有自己的看法,即教师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为教学反思下这样一个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

  较为常见、易于操作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内隐反思

  内隐反思,就是仅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没有显现出来的反思。内隐式的教学反思有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思和教学过程后的回顾反思之分。

  根据美国学者舍恩的观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教育情境会有一个预设,当发生的教育状况与预设相符时,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便在潜意识里进行;而当发生的教育状况在教师的预测之外,给教师带来了惊奇时,反思就会从潜意识里“浮现出来”,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去思考整个状况,并做出新的决策来应对教育情境中的新问题,这便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后的回顾反思不难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在头脑中进行的反思。

  2、纸笔式反思

  纸笔式的教学反思根据体裁分主要有反思日记、反思随笔(札记)等形式,根据题材则可分为案例式反思、主题式反思、教学过程式反思、个案式反思等。

  教学反思日记的格式同一般的日记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坚持写反思日记来培养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反思随笔则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不拘一格,它与内隐反思的唯一区别在于要落实到纸面上。

  案例式的教学反思以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为题材进行分析;主题式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一个教育主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反思往往是教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长期探索研究的结果;教学过程式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个案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一个特殊的学生进行的个案研究。

  3、档案袋式反思

  档案袋最初是画家、摄影家用来汇集自己的代表作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发展进步历程和成就的一种形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教学领域借助这种形式开展学生评价。随着档案袋作用的日益彰显,现在也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潮流。

  教师可以给自己的档案袋命名,根据一定的主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教案、测试题、教学情境照片、学生的作业、教学反思随笔和日记等放入其中,编排好目录和顺序,并不断更新。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精心制作的教学反思档案袋也必将成为教师自己的宝贵财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料也可以加入到档案袋中,使得档案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出现了电子档案袋这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形式。可以通过数据库将教师的教学反思电子档案袋汇集起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宝贵资源,也可以将电子档案袋发布到网络上,实现共享和交流。

  4、集体反思

  进行集体教学反思的成员可以是同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群体或者随意组合的教师群体,还可以包括学生家长、校长、学者等对教育教学关心角度不同的人。集体反思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十分丰富,由一起反思的成员们所定,可以是对一堂课的观摩和评价,可以是聆听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与他们进行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教训、一起研究讨论教学问题,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价值。

  教学反思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活动,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拿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其自觉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的体现。因而教学反思带有情感性,有时会形成强烈的职业内疚,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有利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等良好职业操守的形成,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教学中的弱点,使教师“学会教学”。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会思考教学情境中的教育问题,自觉地将真实的教育情境、表面的教育现象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些有关教育问题的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2、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成果,如撰写的反思日记、反思档案记录、教学反思会议视频等,直接为教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有利于教育学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了解真实的教育情形,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心理、教学风格和专业发展水平等。特别是为质性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真实又丰富的宝贵资料。

  而且一线教师因为亲历了真实的教学过程,其通过反思而生成的教育理论,包含着大量的经验智慧,非常朴素、实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教育学理论知识。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借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之后反馈的行为、反应进行判断,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确立是否合理、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等等,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教学活动,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也有利于改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结和发扬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师们相互借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碰撞出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思维火花,有效推动中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一个将教育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推动教育理论研究,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因而教学反思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借助于教育理论,又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活动,起到了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结合、碰撞,都得到了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反思确实具有极好的意义,但现实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运用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存在偏差。

  (一)不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琐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具体课业、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忽视了对教学的反思。一部分教师迫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上级检查的压力而进行反思,然而心不甘、情不愿,将其当成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违背了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反思内容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出现臆造教学情境等现象;反思形式也往往是单一、古板的纸笔式反思,并且在撰写过程中如“八股文”一般套用固定的格式,敷衍了事。

  (二)由认识偏差导致的教学反思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之外,对其理解也存在着诸多偏差,由此导致他们的教学反思往往缺乏有效性。

  1、偏差一: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独立自省活动

  教学反思其实有许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省,也可以采取讨论、交流、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中小学教师却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成是一种独立进行的自省活动,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采取单一的独立反思的形式,缺少相互交流。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们各自闭门造车,好的经验教训不能相互分享,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反而容易使教师形成思维定势,很难在教育教学上有突破和创新。

  2、偏差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

  很多教师将教学反思理解成一种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检讨的过程,因而总是以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身份来反思,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上文提到,教学反思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然而带有批判性的思考是强调教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行为的完全否定,也不意味着只关注不足之处而忽视好的经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一方面只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忽视了成功的经验,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少犯错误,但是好的做法没有得到发扬,不利于教学创新和进步,不利于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总以失败者的姿态反思,使教师越反思越没有信心,不利于良好的职业心态的形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3、偏差三: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活动

  舍恩将教学反思分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过程后的反思。由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是一种即时性的思考,这种反思的结果是增长实践性知识,而此种知识往往是缄默的,常常被忽视。然而正如医生的临床诊治经验对医生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反思都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由于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往往只注重在教学过程之后对一些既成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针对发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控,这样总是“事后诸葛亮”,不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利于教师提高灵活处理真实发生的复杂教育状况的能力。

  4、偏差四:重“教”轻“学”,忽视家校共建等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出于一种思维定势,单纯地偏重于思考分析教师“教”的行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学习模式,以及取得的进步等方面的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体现。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调整教学行为,没有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把“教”和“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并不是仅仅受教师“教”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不一致,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矛盾、困扰,而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家校共建”等问题的思考,孤立地分析自己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行为,这样的教学反思片面、肤浅,对具体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可能产生偏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教育问题。

  5、偏差五: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教育叙事或总结

  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将真实的教育情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沉淀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来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许多教师却恰恰忽视教学反思最精髓的价值,舍本而逐末,进行“流水账”式的反思,不能抓住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主题和个案进行研究,也很少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中包含的教育理论、教育规律进行深度思考,反而花费大部分精力用来回顾整个教育过程,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实际只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这种所谓的“反思”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教学反思。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需要切合实际、多方配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以上教学反思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反思习惯。

  中小学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学校的氛围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死板,教师们就容易循规蹈矩、不思进取,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产生职业倦怠。而如果学校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给教师们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并鼓励提出不同的想法,就有利于教师们自觉地反思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自由、大胆地互相审视、互相交流。在这种环境中,人人反思、时时反思也会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氛围。

  同时应该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更好地教学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动机,使教学反思成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思维品质,勤于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二)提高反思素养,加强沟通对话。

  很多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知识作为进行教学反思的支撑。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理论的高度去看待平实的教育现象,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在师范生、在职教师中都应该开展教学反思方面的专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个性和教育实践选择合适的教学反思形式加以运用。

  此外,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时候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与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加强合作,“恰当寻找‘他者’的眼睛”③。可以通过开放课堂听取同事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与专家对话等形式,走出封闭的自我反思,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也应该深入一线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指导。

  (三)加强课题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可以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零散地进行,也可以是在一个课题的引领之下系统地进行。教师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科研型教师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如果研究课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本身就是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突出体现。在教育课题的引领下,教学反思将更加深刻,通过反思将课题研究成果沉淀下来、相互分享,也将有利于发扬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实践更好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进步的有效形式,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联系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更加系统、更加实用的教学反思方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进步。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三篇】:中职教师的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少教师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使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心情郁闷,健康状况下降。

  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要走出这种困境,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反刍”,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轻松自如驾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反思一:教书的同时,是否注意育人

  (1)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识可以互为促进,二者相得益彰。教学的任务在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

  各门学科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然,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育人是中职教育的第一要务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他们同龄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不少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儿童”长大,或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而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导致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拨动他们情感的弦,引起 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春风化雨润人心。

  (3)中职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杨金土主任指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帮助人人成才。”实践证明,不少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后,照样取得很大成功。中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可能赏识学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阴影,帮助他们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最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反思二:理论是否注意联系实际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直接的切身体验,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必须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讲授: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中职学校上课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有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学生讲话。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便提高语音,由于沉不住气,语速越来越快;结果学生的讲话声也越来越大,讲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

  总之,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定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四篇】:教育的真谛

  对孩子,要用心去拉近距离,同时也要用爱去感悟教育的真谛。做到大爱与责任,需要时机,需要宽容,需要坚守,需要真情。我们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一声声饱含真情的呼唤,来教育我们的每一位孩子。

  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即使在他责备学生时,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一个班主任要以正确的引导和诚挚的爱去唤醒学生向上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心去对待学生,教育学生。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教师的胸怀应该比一般人的胸怀更宽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是成长的孩子,难免出错,要允许学生犯错。 “教育是一种等待”。有时学生认识错误的时机还未成熟,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宽容,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

  真情:

  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真挚的心。如果我们没有一份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情感,就很难把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既然我们选择了就必须风雨兼程,全力以赴。教育事业有其特殊性,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初升的太阳而不是死板的机器,所以更需要我们投入真情,真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事业,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同样的感情回报。

  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重要的是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的班级多了,久而久之,难免总会有些急躁。这时候来想想宽容,能让人变得心平气和。我的这群学生出生在世纪交替之时,这群有想法有见解的学生,却也是有个性俏皮的学生。能讲出让我头疼的话,做出令我头疼的事。常常在想,面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呢?好好的批评教育一番?显然不能这样。那么更多的时候告诉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我工作不是为了生气。对待孩子,我们需要更多一点的宽容。

  新世纪的老师,除了传统的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要散发人格的魅力,用自己的正气,去感染一个孩子,小到一言一行,大到,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个新教师,作为一个刚刚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教师,应该用心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都是平等的。

  我想,对于师德,我还太年轻,比起那些默默耕耘几十载春秋的老师,我还没有太多发言的权利,但我想我能做到的就是用自己一颗真心,做一个真正的老师。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五篇】:高中教师教育随笔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矗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教学反思《高中教师工作反思》。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延伸阅读
初一的小朋友都知道多少关于道德的知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一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还记得信息技术课上无穷无尽的乐趣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中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初中的小朋友们你们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中耐心专注地倾听的教学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众所周知,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要求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告诉孩子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听老师讲,也要听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政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政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数字化课堂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数字化课堂教学随笔【第一篇】:  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休养。在课堂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初中的美术同学们是否都受到了熏陶?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博客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第一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我一直认为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综合实践课有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随笔【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随笔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随笔【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推荐新教材的全新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导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随笔【第一篇】:信息技术分层教学随笔  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随笔 > 中学教学随笔
2019-11-3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