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

【www.baibaidjt.com--中学教育随笔】

  导语:“没在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欢迎阅读。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第一篇】:由“新交规”看培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

  新年伊始,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已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交规针对驾车时接打电话,不系安全带,闯红灯,抢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公众所深恶痛绝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同时针对无故加塞、随意占道等不文明行为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交规还规定了校车的道路绝对优先权,不按规定避让校车的驾驶员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并且还规定了14个涉及校车管理的记分项,这无疑为孩子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新交规中的部分规定过于严厉,甚至不近人情,因此引发了不少争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这样一组数据,2013元旦小长假期间,全国没有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没有发生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204起,同比下降22%,发生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行为2157起,同比下降66%;酒后驾驶124起,同比下降72%;涉牌涉证严重交通违法行为7822起,同比下降 53%。显而易见,“史上最严交规”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威力。这就是“严厉”的规则带给我们的好处,这就是遵守规则给我们带来的保障,事实胜于雄辩,面对这样的数据,还会有人抱怨新交规过于严厉吗?

  交通领域如此,其他社会领域也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很难想象也不敢去想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会是怎样。有了规则,社会才得以维系和发展。社会处处有规则,我们所身处的集体,也是处处有规则。只有按规则办事,才能真正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规则不是对我们的约束,而是对我们尊严和自由的保障。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集体才能发展,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如果我们将破坏规则比作闯红灯,那么我们的规则意识就应该是时刻亮起的“黄灯”。不要等到违反规则之后,才发出这样的感叹:曾经有一个黄灯在我面前闪烁,我却不知道珍惜,直到被扣了分之后,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自己说:不要抢黄灯。是呀,请谨记,不要去触碰规则和道德的“黄灯”,作为现代国家公民,我们在充分享受着自由生活的同时,更要遵守规则,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现实生活中,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不胜枚举,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事件、“速生鸡”事件就是其中最鲜活的案例。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已经受到了此类事件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坚守着道德的底线,遵守着基本的规则,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发展前行。

  现在,我们回到中学校园。我们试着做一个选择题:一个垃圾遍地,生活秩序杂乱无章,师生时间意识淡漠,同学间缺乏基本的礼貌尊重的校园,一个干净、整洁、和谐、安全、充满艺术氛围和书香气息的校园,大家会选择哪一个呢?答案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校园具有严明的校纪校规,要求我们成为高素质的、遵守规则的师生,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能铸就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那句经典老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要求中学生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我对广大中学生们,有如下倡议:上学时,要把握好时间,迟到是对他人、对集体的不尊重,不要忘记,你的几十名同学在等待着你,你的老师也在对你望穿秋水;教学区里,轻声慢步,不要追逐打闹,保持你的绅士风度,淑女姿态。文体活动时,你可能会和突然飞来的球做一次亲密接触,姑且把它当做一次中奖吧,以微笑处之。放学时、做操时或在食堂吃饭时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或因为着急,而产生插队的念头。学习上,规则就是规范,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考试,有条不紊。寝室里,整理好自己的内务,莫要违规使用各种大功率电器,记住,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拖累了自己的同居密友们;生活上,和同学和平相处,宽容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中成为一个能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人。

  中学生们有着如此青春的风貌,如此矫健的身姿,如此高昂的斗志,如此犀利的步伐。请你们按照规则去做事,把你的正能量发挥出来吧!让规则意识深入到我们内心深处, 让纪律观念与我们同行,让我们在规则的保护下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第二篇】: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在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一、从孩子的“游戏规则”说起

  如果有人问现在谁最讲游戏规则,我认为就是孩子。几个小孩子在“打王牌”,谁先打、怎么打、能怎么打不能怎么打,他们有约定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违犯规则。最有意思的是在学生中有打乒乓球的游戏规则,有两位同学先当打,后面的同学则自觉地排起队,如果哪个同学先输掉三个球输了,那对不起只能下台,再排队。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的,那怕身材高大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也不例外。这么懂“游戏规则”的孩子,却为什么在校不遵守校规,在家“行为霸道,做事任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伤亡事故的悲剧时常发生?为什么总在学校的楼道里打闹,致使意外伤害的事频频发生?

  如果我们再从孩子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第一、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孩子。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或者成人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由于孩子是自己“游戏规则”的制定都,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的规则,体现了孩子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基于此,孩子有遵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第二、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惩罚。既然是规则,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孩子们肯定清楚,如果不按规则玩游戏,就会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跟他玩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跟我玩”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从规则的制定者来看,只有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才能为孩子遵守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供前提,这也正好体现了“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普遍原则;从违反规则的后果来看,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反思我们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有多少是孩子们参与制定的?大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思维的角度,给孩子们制定了诸如“不能在楼道里追赶打闹”、“上课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践踏草坪”等许多禁止性的规定,而学生只是一个执行者,这种被动的执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一种潜在的逆反。如果我们能以下的思维去尝试,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1、民主协商,共定规则,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

  不妨试试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商量制定某方面的规则,如说错话时要主动道歉,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下课不在走廊到处乱跑等等,让他们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根据一种主体间承认的意义面有效的。这种联系的养分在于行为的意向性取决于“意义的统一性”,而意义的统一性则依赖于规则主体间的有效性。有一位教师在讲“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时,他利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他一改过去先是告诉学生交友的原则是哪些,而是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好的朋友”,然后在全班进行统计,结果是有几位学生成为多人的“最好的朋友”,接着教师让大家找一找这些同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多同学的好朋友。通过大家的分析,在这些同学身上找出了许多的优点,教师将学生找出的优点进行归类,就形成了“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虽然学生找的这些原则,可能不是十分科学,但却非常有效,凡就是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找出,而且有活生生的现实例子,学生容易接受,那当然就容易做到了。如果我们将此方法进行迁移,可以用在学校许多规则的制定上。如班规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写几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应该做什么?”(鼓励性规则),“你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则),经过讨论、筛选、归纳确立到最后的执行。这样,以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对学校的课间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那当然,作为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制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规则来,但问题是至少这是一种可执行的规则,是被执行者本身认可的规则,即使是不规范、不完整、不全面,也可能通过实践以后再让学生去补充、修正,这个过程又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与提高,,最终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规则。

  2、让学生了解规则,逐渐提高对规则的认同度。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这是规则意识的首要内容。但是规则是带有普遍生的,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就不可能理解规则的意义。在学校有些规则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规则的形成和制定,但有些规则不可能由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如《交通规则》、《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此,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了解规则,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对于学校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循序渐进从普遍性程度较低的规则着手,逐渐提高到普遍性程度较高的规则;从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与实践经验为基础所认识的规则,逐渐提高到比较抽象的规则。如幼儿园里的孩子虽然不能理解,但基本上都知道“绿灯行、红灯停”的交通规则,由此,可以在小学就进行基本交通规则的教育,在初高中进行安全教育。

  3、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有些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尤其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学生一起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规定,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不管是清洁,纪律,学习都要一视同仁。

  4、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交通安全与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可开展“我当一天小交警”主题活动;对于初中学生可开展“交通事故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感受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再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各班承包认领并给小树命名等一系列活动,将学生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这样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好的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

  5、注意语言的暗示。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青少年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三、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了解了规则,明白了规则,并一定就意味着有了规则意识,因为规则意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一方面,学习规则的最终目的是要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具有规则知识的人并一定就遵守规则,而可能相反,越能违反规则的人可能就是非常了解规则的人。比如,罪犯中的惯犯,大部分是特别熟悉法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规则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惩罚或者付出代价的。

  1、适当采取“自然惩罚法”。

  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处罚的,当然这种惩罚有的是即时必然产生的,如“用手直接去触高压线”;有的是潜在可能的,如“横穿马路”。不遵守规则同样会产生危害性,这种危害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社会的,即社会危害性。如,现在频频出现的酒驾致人死亡的交通事件。而规则意识的形成往往是在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这种危害的产生,降低维护规则的社会成本。教育虽然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采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好处的,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有益的。如对于不按规定打扫卫生的学生,可以在认识到错误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打扫卫生的工作;对于不爱护花草树木的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其负责看护校园花草树木;对于不遵守公共卫生的,可以让其清理和保护公共卫生等。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要为自己做过的错事承担相应的责任。

  2、教育学生不要有“侥幸心理”。

  由于大多数违反规则的后果是潜在的、隐性的,所以学生会常常对自己违反规则找出理由或借口。如我今天在马路上靠右行,并没有发生事故;某同学在楼道内打闹并没有造成伤害等,所以我也可以这样去做,不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明白,一次不发生并不是不会发生,一旦发生就会付出严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侥幸心理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最大敌人。还有,学生有时不明白一次与多次、一人与多人、量变与质变的的关系。如不让踩草坪,我怎么踩了一下,草并没有死;不让摇树,某同学摇了一下树怎么没有死等。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多人踩草,多人摇树,从都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3、注意防范“第一次”。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注意对“第一次的”防范与教育。显然,许多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如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教作业,第一次……一个人规则意识的缺失,最终可能会轻视社会中的一切规则,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对此,作为学校在制定一系列规则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不能仅仅只将规则写在低上,挂在墙上。

  4、环境熏染,内化规则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如“请说好普通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种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5、预先暗示,规则在前。

  有的教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去营造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整个社会就能有序的运转;当学生的规则意识由他律转为自律时,人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当我们外在的要求成了内在的行为准则后,我们就会真正构建起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

  (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魏书生每天跑三千,三十一年不生病;每天写日记,出十八本专著,就是这个道理。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道德,是人作为社会营生时连接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与秩序,人在降生瞬间就已经置身于所属社会共同拥有的道德意识——社会习惯(和习俗)之中了。社会习惯是潜移默化、无意识地渗透于个体之中的,而伦理与法则是作为和发展社会共同体的社会规范确立起来的。以个人为目的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以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也不是道德行为,惟有以社会为目的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根据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尊重道德、遵守道德的平台和机遇,以此来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和道德。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更需要依靠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便于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实验前后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小学生手脚的缰绳,而是引导他们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也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三、在规则的遵守中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

  稍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越是现代化,越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纪律。积极的自由观说明,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时,他才是自由的。学生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还必须经历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的转变,进而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前进的潮流。教育促使学生不断社会化,规则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规则意识的渗透。

  (一)制度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由于规则是自己制定的,教师们、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自觉接受,主动遵守。

  (二)坚持发展观念,与时俱进。对管理各项制度加以不断完善,顺应学校发展要求;坚持“节省”原则,规则内容力求少而精,留给学生正常发展的自由空间。

  (三)提倡创造性宽容,对学生应做到不压制集体意志和个人意见,确保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地发展;。

  (四)规则的实施必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不断改进纪律管理的方式方法,使纪律由“控制性压力”状态向“自主性压力”状态转变。

  (五)教师要善于疏导,长于激励,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

  如不随意往教室的地面乱扔纸屑杂物,人离关灯,每天佩带红领巾,清洁后摆放好洁具等。我们如果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第四篇】: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矩,守规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然而,现在的社会讲求学生的个性和创新,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才会成为成功者。但这样的成功者必然是少数,而且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中学生,国家也制定了《中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

  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

  有的老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利用一节主题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不大,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老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班规制定出来,还需要一个监督者,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时在班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做好事的同学学习。让同桌结成对子相互监督和竞争,是我目前采用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方法。每周公布考核结果,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

  三、了解规则,才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教师制定的规则,不能强硬的让学生去执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懂规则的意义,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很可能会违反规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后,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学生理解了规则,自然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把班级制定的规则分成几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后再写出自己的感想,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四、尊重学生意见,使规则民主化。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为了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执行这些规则,我们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则。

  五、奖惩及时明确,共同维护规则。

  班主任平时事情多,有事可能忙起来就顾不上去处理班里的一些事务。但是既然制定了班规,就要严格地去执行它,不能有懈怠,特别是制定之初。否则时间久了,班规就形同虚设,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反了班规老师有时也不会惩罚他,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就会模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利。但同时要讲求惩罚的艺术性,惩罚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与说理和引导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注意语言的暗示和环境的熏陶与内化。

  一方面,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中学生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另一方面,教育学又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比如“请讲文明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各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有些学生常规习惯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因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同时,规则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对学生、对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真正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中学生教育随笔规则意识【第五篇】: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他们心理根本就有规矩。无论课内课外,到哪里都没有个孩子样,率性而行,旁若无人。

  这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规则意识,干什么都不懂的遵守规则。在和同学交往中,他们也不懂基本得规则,说话不分场合、不知轻重,因此往往遭到同学的反对。对这种学生很多都是由隔辈人带大的,白般溺爱,千般纵容,老人只知道讨孩子喜欢,完全不给他定什么规矩,结果孩子形成了这样的意识:“我的愿望就是我们家的规矩。”他这套家中畅通无阻,到学校就行不通了。这种孩子往往让教师头痛不已,苦笑不得。他们那一副“纯天然”的样子,足以把老师气疯。很多这种孩子批评不容易见效,批评多了,他会很烦躁,甚至很委屈。老师面对这种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躁,怀疑他们的屡教不改是成心捣乱,因此激化矛盾。

  遇到这种学生时,教师的中心任务时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规则意识。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家长必须配合。制定出规则,坚决要求孩子遵守,如果做不到,要适当惩罚。家长一定要坚定,坚持,而且要有耐心。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建立起规则意识。不要幻想他们立刻改变,那是不可能的,只要能看到他们的一点一点的改变,就算成功了。

延伸阅读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一)——成尚荣的《活教育:核心素养的摇篮》  陈鹤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  活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养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它的理论、思想与内容体系可以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中学教育随笔范文【第一篇】: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一只小狗偶然闯入一间房屋,屋内墙壁四周镶满了镜子,这只狗对着镜子汪汪乱叫,镜中的许多条狗也回报以狂吠;小狗开始对着镜中的影像攻击,镜中的狗也群起而攻之;小狗碰得头破血流,最后气绝身亡。第二只小狗也进入这间屋子,它对着镜子又是伸舌头,又是摇脑袋,又是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游戏并不只是独乐乐,而是合作中的众乐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建构游戏中学会合作的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导语:如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真正做到“It is fun ,it is easy。”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随笔范文》,欢迎阅读。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第一篇】:英语教学反思  一直在反思,我该如何要求他们?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快乐来衡量一个课堂,如果说他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初中的同学们,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大家都有什么样的认知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中学英语教育随笔范文500字【第一篇】:教育随笔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导语: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优秀,你要善待他,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对社会可能有所贡献;如果一位学生学业良好,你也要善待他,他可能会返校当老师,成为你的同事;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一般,你更要善待他,他可能会赚大钱,会给学校捐一笔款子;如果一位学生学业很差,而且经常考试作弊,你最要善待他,因为他将来很有可能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中学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作者在多年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慢慢成长,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游戏中学会合作的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我们无锡本地的孩子。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有好吃的,好玩的只想一个人独占,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幼儿与幼儿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导语: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透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范文》,欢迎阅读。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导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柱,班主任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优劣的关键。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第一篇】:陪孩子成长的日子很充实  中考成绩出来了,分数线也终于揭晓了,优秀班主任教育随笔。看着孩子们喜人的成绩,我的心教育随笔 > 中学教育随笔
2019-11-25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