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

【www.baibaidjt.com--家长随笔】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第一篇】:关于宝宝早教

  位新西兰的幼儿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位老师有2个孩子,二女儿刚出生时,她一边给小宝宝喂奶,一边给3岁的大女儿念一本童话故事书,一连几天念了很多遍。有一天,她忙着给小宝宝换尿布的时候,3岁的大女儿拿起书来,一字不落地念出书上的内容,到该翻篇的地方就能准确翻篇,要知道那是一本文字很多的书,于是这位老师忍不住惊呼:“哇,我生了个天才!”

  后来,当大女儿7岁时,恰逢搬家,又把这本书翻出来,妈妈说,“瞧,这是你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那时候你还会念呢!”此时大女儿已经学习认字了,于是再拿起这本书来读,却吭吭吧吧地非常吃力。这位老师对我们解释说,大女儿在3岁时“念”那本书,其实只是模仿性的背诵,因为妈妈念的次数多了,孩子无意识地记住了书的内容。等到了7岁,阅读需要经过大脑处理、识别、理解时,反而念得没有以前流畅了,而此时才是这个孩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这位老师到澳大利亚一所学校教书时,校长给她讲了这么个故事:每个孩子入学时都会参加面试,为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校长给孩子准备了不同级别的阅读书籍,每级的颜色不同。有一个家庭共有5个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都参加过面试,某一年终于轮到最小的那个孩子来面试,他把第一级、第二级很快就念完了,一直到最高级别的阅读材料,全顺畅地念下来了。校长很吃惊,心想这个孩子的阅读能力怎么这么强呢?校长动了个心眼,找出其中一本书,让孩子把某个字找出来,这个孩子一下就蒙了。他其实是因为反复听了前面哥哥姐姐的阅读后,记住了书的内容,那不是真正的阅读。

  儿童在3岁之前没有语义性记忆(semantic memory),只有肢体和情绪方面的记忆。到了3岁左右,当儿童的自我意识萌芽,不再叫自己为“宝宝”而是“我”的时候,他才开始真正的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所以,早期的自主阅读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小小孩生活体验非常有限,对这个世界缺乏认识,给他一本书,即便他每个字都认识、可以念出来,却并不理解他念的是什么。学龄前的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亲身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诠释这些体验,为将来的语义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很小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干什么的,需要从认识自己的手和脚开始,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待他去探索去发现去摸去碰去捏去玩儿,在他的脑里留下印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他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其中的奥秘。有了这些体验,等到他上学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文字的含义。

  无论是古代的教育家,还是现代的科学家,都告诉我们,儿童的语言能力(包括文字能力)与他们的运动能力息息相关,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语言能力也强。人类认知与反应的回路是“身体—情绪—理智”,我们的脑深受我们身体的影响,这一点在幼儿那里尤为凸现。大自然安排好了人类儿童在学龄前就是用身体去感知和学习的,他们在运动中开发大脑,孩子动说明他脑在动,静止状态则脑也在休息。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语言文字方面发展良好,最佳方式肯定不是让孩子背诵静止的字,而是让他在大自然中奔跑、嬉戏,鼓励他多运动、多玩耍。

  我不主张让孩子很小识字,这会破坏他们的视觉神经发育。我也不主张让孩子脱离了阅读单纯去识字,这会扰乱他们记忆神经的发育。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而阅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才能够让孩子保持兴趣。

  市面上流传着一些“神童”的故事,这些孩子在三五岁,就能认识两三千个字。但是这种“识字”毫无任何意义,一个三岁的孩子,即使能够流畅地阅读报纸,却无法理解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这种“本事”,除了满足父母炫耀的心理之外,对孩子来说,弊端远远大于利端。

  眼睛是人体上唯一一个透过它能够看见大脑的器官,也是五官中最最重要的器官。视觉神经必须通过外界刺激才能得到发展,对视觉神经缺乏刺激,会导致其不可逆转的退化。刚出生的小婴儿,如果蒙上两天眼睛,就会终生成为盲人。一切正常的新生儿,需要大概十二年的时间,视力才能发育完全。在这个时期,我们给孩子视力什么样的刺激,也就是说,我们让孩子多看什么,至关重要。

  我们的视力实际上并非我们习以为常的那样:睁开眼睛就什么都在视野之内,还都清晰聚焦。事实上,我们的视力非常有限,仅仅是光线进入瞳孔的那一点点,不超过巴掌大,其他的,我们自以为看见的,是什么呢?

  外界传输给视觉神经多少信息,视觉神经就从记忆储存和想像力中反馈回来多少信息。我们的视觉神经不是集中一团,而是分散在大脑各处,各司其职:主管静物、运动、物品、人脸、形状、颜色,等等,是不同的区域。(我们的记忆也并非集中在一个地方,像放电影那样清晰可见历历在目,也是分散在大脑各处,由神经递质将其统合起来,因此,记忆的质量与情绪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早让孩子看平面的、静止的、文字的东西,而是应该让孩子多接触立体的、运动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景象和人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储存足够的记忆,才能够开发足够的观察力,才能够锻造足够的想像力。

  一次去外地讲座的时候,听当地主办人说,他们曾经请到一位教育专家来给大家宣讲怎样让孩子早认字。专家说,“你抱着孩子,窗户外边能看见远处的山,墙上贴着一个‘山’字,你给他看哪个?不要给他看远处的真山,那没什么意思,就给他看墙上贴的那个‘山’字,告诉他那就是山,给他念,几次过后他就认识这个‘山’字了。”

  的确,这样做会很快让孩子认识“山”这个字。但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孩子知道“山”字怎么写了,但他知道“山”是什么吗?他对山的认知是一片空白,那么单纯认识“山”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换一种方式,我们带着他去爬山,让他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山的模样、山的高度、山的颜色,看到山上的树木、花草,闻到山里泥土的气息,听到山中鸟儿啾啾、小溪潺潺,触摸到山的植被、石子、土地,爬山的过程中流汗、喘息,登上山顶后俯瞰山下景观、眺望远方地平线,一句话,用全方位的感官去了解山。等到他准备好了认识“山”这个字的时候,他全身的器官都帮助他回忆起山是什么,他记住“山”这个字,以及一切跟山有关的文字和信息,还会费劲吗?

  同样的,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素材之后,让他去认识常见常用的字,他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如果我们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用枯燥无味的识字侵占他们探索世界的时间,学习于他们来说,不啻于一件苦差。开始的越早,厌学的越快。

  早期开发的研究“硕果”都是在两极比较之下产生的,在那些得不到任何智力方面良性刺激的儿童身上,的确会看到飞速的进步。在现代化文明的城镇当中,过度的刺激,反而无益于儿童的发展,孩子需要很多安静、独处的时候,也需要时间来消化所接受的各类刺激。

  多年来,脑神经科学家进行的所有研究,都仅仅发现并证明了,缺乏恰当的经历或者有害的经历,会阻碍乃至损伤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却偏偏没有找到确凿的事实和证据,说明怎样做才能够促进或者加速大脑的发育。所有进入市面的理论,都缺乏长期效益(long-term effect)的证明。胎教、给婴儿听贝多芬莫扎特、闪卡、进行所谓的“早期开发”活动,等等,都的确能够取得短期的“提高” 智商效应,然而一旦进行长期效应的控制小组比较,这些早期开发活动毫无例外都不能证明自己有什么真正长远的好处。

  而教育孩子,恰恰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我们具备远见,而不是短视。只要我们仔细想想:我的孩子在3岁会认字背唐诗、会心算口算,和他到了8岁再学会这些本事,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再问一个问题:哪一名22岁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信和简历上,会堂而皇之地写上:“本人3岁即认识2000个字,会背100首唐诗,5岁会弹奏贝多芬,6岁拿到围棋二段证书”?

  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招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孩子过去有多么辉煌,而是考察他未来能够为哈佛以及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与市面上的一些流行说法恰恰相反,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类大脑的潜能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过度开发某一项功能,就会侵占其他正常功能的空间,抑制甚至泯灭其他应有的功能。所谓“开发右脑”一说是伪科学,人类大脑的发育应该是均衡的、循序渐进的,只要不是在过度荒芜的环境中,大脑的成长不需要人工的干涉。早识字阅读其实就是占用了孩子本应用于开发其他功能、本应健康成长的部分。不客气地讲,早识字早阅读实际上是在浪费和扭曲孩子的生命,任何此类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其唯一的好处就是取悦家长,给家长以炫耀的资本。

  儿童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循序渐进、慢慢成熟的。就像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第一颗牙一样,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认知能力。任何提早、拔高、偃苗助长的行为,有可能取得暂时“辉煌”的成果,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损伤。

  儿童在生命的头几年,需要运用大部分能量去好好长身体,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础;他们需要运用能量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心理地基。他们需要运用能量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百折不挠。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让他们过早学习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则提前透支了他们用以发展生命的能量。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第二篇】:孩子成长感悟

  一、保持一颗童心。

  童年是美好的。每个孩子都会格外珍惜童年的时光。作为我们每个过来的人,现在不是也十分想念和忆起那令我们快乐的童年吗?从幼儿开始,作为父母应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让其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这时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也都想过问一下,想知道大自然那无穷的奥妙。童心无忌,这时孩子处在朦胧时期,也是人生美好年华的开始。作为父母应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知识和信息,让孩子更早地感知一下这个世界,从感性上了解这浩瀚无穷的大自然,使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为一生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孩子兴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某个事物发生兴趣,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一兴趣,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好。孩子由兴趣变为爱好,也会成为一种动力,变成了我要学,这时要将孩子的这种兴趣和爱好保持下去。当然,兴趣对孩子来说,有可能一开始热心,过了一阵就不那么热心了。这时要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培养。经观察,如孩子确实对一件事物或学习的某一特长,不那么十分热心了,兴趣也不是十分很大,就应顺其自然,不要太勉强。孩子对一件事没有了兴趣,失去了热情,即使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也会心不在焉,无什么积极性和热情,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前天母亲节,我母亲始终以她的孙子为骄傲,不由得说起了孩子小时的画画得很好。我记得儿子在小学假期,父亲给他安排了学习画画。一开始,几个假期画得不错,也愿意学,儿子的老师也觉得有点基础,愿意带他,希望孩子坚持下去。到了初中,假期儿子不太愿意学了,勉强学习了两个假期,就说作业太多,文化课假期顾不上。作为我们父母的是希望儿子一直坚持下去,相比说来画画这也是个不错的爱好。当看到孩子不太愿意学了,兴趣也不是十分很大,我们也就不勉强了。还有一件孩子学习的事,记忆犹新。儿子上小学时,有一个假期,老师在生活区办了个英语学习班,儿子提出要学英语,那时儿子上小学时还未学英语。我想那么小有必要学吗?看到儿子有这个兴趣,愿意学,就毫不犹豫地支持他报名参加学习。儿子学了一阵,收获还是不小的。但最后儿子又不太想学,我们也就没有非坚持让孩子学下去。

  兴趣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父母的要主动观察,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孩子的兴趣也要引人而异。比如学唱歌、绘画、文化课、乐器等等,要看孩子是否有这个兴趣和爱好,有些事需要慢慢培养,不能太着急。如孩子确实没有这个兴趣,不俱备这个天赋,也要积极引导,看孩子在哪个方面有兴趣,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可安排太紧,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孩子自己的一点时间也没有,失去了那天真和童年乐趣,相比说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也不见得就是件好事。综合考虑,应因人而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父母应不断挖掘其潜力,找到其特长,发挥其才能。

  三、树立自立意识。自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般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有四位老人照顾,孩子从小自然不自然地养成了养尊处优地习惯,相对说自立意识不是很强,当然也不排除不少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生活中,也时常看到,有的孩子都8、9岁了,孩子吃饭时还有老人喂饭,孩子的自己书包还由老人帮着收拾,那就更不用说简单地洗袜子,帮着收拾家务什么的了。你看有的孩子吃饭时的非常任性,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任起性来就哭,孩子有的7、8岁了还有家人陪着睡觉等,这些生活细节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儿子小时,一直到现在,两面的老人和两个姑姑、舅舅家,家里有好吃的都要给孩子留着。亲人是好意,舍不得自己吃让孩子吃。现在想来,孩子小时的营养确实要跟上,但要吃的太好,营养过剩,太胖了,对孩子也是一个负担,不利于健康成长。就说吃上吧,儿子小时,我总是与家里人说,不能将那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吃,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一不定是件好事。孩子觉着好的留给自己吃是应该的,时间久了,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也不一定有好处。

  生活中,作为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有自立意识,做一些比如自己地袜子、收拾书包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会有利于孩子培养自立意识,相应来说,作为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记得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也是一开始一家人不放心,接送时牵着手,一直将儿子送到幼儿园。上小学了,也是一直陪伴着。儿子过马路,也是一再叮嘱,就是不放心。现在看来,这些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意识培养。想想自己童年8、9岁在农村老家时,一个人步行近二十里的山路到姥爷家,也就那样走过来了,家里人也放心。当然时代不一样,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作为父母应在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早一点接触社会,在生活中磨练、未经风雨,怎见彩虹呢?

  四、信任孩子。信任是前提,也是相互的。孩子得到了父母的信任,会有成就感、认同感,会感到更加快乐。反之,孩子做到了真诚,不说谎,父母也会高兴的。但我想孩子要真诚,不能说话撒谎,在学校是这样说,回到家又是那样说,如是这样就要对孩子进行批评。生活细节中父母要信任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小时也会与小伙伴们有好多秘密,在这方面,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人空间。但总体说,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生活中,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或者有撒谎行为时,这时当父母就得需要很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问话的方式上也要注意,比如问孩子你说的那事是真的吗?你没说谎骗人吧?如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那眼神也会有一种失落感,不利于孩子健康。

  事实上,我儿子小的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儿子感到我们有点不太信任他的眼光时,那眼神也是会很失望的。事实证明,孩子没有说谎,冤枉了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加不利。当然,作为家长,如发现孩子有撒谎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要真诚善良,并加以改进。

  五、多加鼓励。鼓励很重要,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教育方式,适当的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动力,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荣誉感和向上的力量。每当孩子做成了一件事或一点小事情,作为父母的要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哪怕是帮父母一点点,比如说洗袜子、做一点家务什么的。在学习方面,当孩子考试的成绩有一点进步,哪怕一点点,也要适时地进行鼓励,孩子会很高兴的,也会变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更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这对孩子尤其关键。

  母亲节那天,这天我儿子很高兴,平日里他的话不多,儿子在与他两个姑姑的聊天中,说了不少道理和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儿子的两个姑姑很惊讶,超出了她们的想象,并大加赞扬了一番。回到家后,我们又表扬了他一番,儿子也很高兴。儿子感到了父母和亲人对他的肯定,很快乐,也很开心。

  六、严爱相加。作为父母对孩子总是充满了无限的爱意,那片爱是无私的。但在孩子的成长中,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远的。生活中光有对孩子的爱还不行,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少不了严厉批评相伴。当孩子做错时,就要及时地批评和纠正。慈母严父,说得尤其有道理。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到严爱相加,宽严相结合,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的。

  生活中,相比说我对孩子的管教还不够严。现在儿子已十六岁了,从小就很懂事,也很听话,这么多年从未骂过他,批评时也是和风细雨的。所谓打孩子,爱人也不曾一次地说过我那是哪叫打孩子,将手高高的扬起,落地时又是轻轻的,不等打孩子自己都笑了。现在看来,在对孩子的柔和的爱上,还缺少了一点严厉。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除了那心中无私的爱以外,当孩子做错了什么,或者有不良苗头时,该严时一定要严,该说时一定要说,不能心太软,也就是说不能太惯孩子,悠着孩子的性,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无益处的,应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一条做人的准则。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不轻易许诺,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办到,如办不到就不要答应。我记得儿子小时,他提出过几件事,我与爱人也答应过,有的兑现了,有的未办。未办的,孩子就很失望。答应孩子的事未办,孩子就会说我们大人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时间久了,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不办,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说,父母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面前,父母表现得如何?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言行一致,讲诚信,说到做到,答应孩子的事要办好。如遇到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办成的,要与孩子解释清楚。道理讲清楚了,孩子会理解的。

  八、优良品格。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一行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作为父母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孩子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和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一点尤其关键。作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有出息、有作为。在孩子成长中,作为第一责任老师的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使孩子不仅有学识,富有爱心,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的优良品格。在这方面,父母可将生活中那些好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故事书籍、科学文化知识介绍给孩子,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九、成为朋友。在生活中,父母要与孩子搞好沟通,与孩子平等地相处,把孩子当成生活中的朋友,如这样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孩子也会把自己的想法与父母说出,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在生活中无论是从孩子的行为培养上,还是生活上的关心等方面都会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工作。

  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记得自己小时,在父母面前老是毕恭毕敬,家里来了客人,也都是客人吃完了饭才能吃,这是过去的传统。随着时代发展,改变一些过去的传统方式也是应该的,应务实,毕竟时代发展了。

  十、面对困难。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要走漫长的人生路。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然是希望孩子有个一帆风顺的人生。但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作为父母就要积极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去面对各种困难,作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思想上有这么根弦。引导孩子当生活顺境时不要骄傲,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地放弃,迎着困难上,去战胜各种困难,这也是为父母的最大心愿。

  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生活得开心快乐。是呀!每当看到自己的儿了有时学习累了在家不快乐,不说不笑,默默无语时,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会感到不高兴的。当孩子有说有笑地与父母说话时,看到孩子的笑意写在脸上,为父母地也是感到无比的高兴。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也在一天天地为之操心。孩子一生成长的道路上,除了要接受学校的学习教育外,孩子的起步阶段作为第一责任老师的父母有义不容辞的培养责任,积极引导、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第三篇】:记录孩子的成长

  回想孩子8年来的成长,我也是有欢乐有心酸。怀孕时候反应太强烈,因为创业初期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我只好躺在办公室沙发上处理业务,午休时候被人扶着到外面散散步。3个月的时候晚上回家一脚迈空了,从楼梯摔下来,一切都还好。4个月的时候我和老公晚上一起步行回家,他发现我突然没了,我一条腿掉进了路边马葫芦里,除了皮外伤居然很安全,孩子就是这样和我一起度过了10个月。孩子的出生是我最大的福气,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多少次磨难都没阻挡我们母子相见。

  因为工作忙,双方父母也没主动帮我带孩子的意思,我就只好自己带。有时候晚上下班很晚,只好把孩子带到公司,周六加班,孩子也在公司,饥一顿饱一顿的,着实很可怜。2岁的时候我就给送去幼儿园,一天去接老师说孩子一天都没吃东西,就是坐在窗前一下午都不动。回家后就病了一周多。无奈只好放弃去幼儿园。3岁的时候再送幼儿园就还很顺利,毕竟大一点了。一次做个工程,我们忙到晚上8点多居然忘记接孩子了,幼儿园有寄宿孩子,老师以为家长不来接就住一晚上,但孩子不睡就是等爸妈去接,老师来电话我们才想起孩子还在幼儿园呢。这件事情想起来我就会心痛很久,感觉欠儿子的太多了,我不能像其他妈妈那样给他一个温暖的环境,每天总是忙不完的事情。

  在其他人眼里轩轩是多么幸福啊,因为爸妈大小有自己的事业,要啥有啥,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孩子是多可怜,要啥没啥。也许是我太个性,一直没找到一个理想的阿姨帮我带孩子。因为毕竟是公司,总有客户参观孩子不好在公司里,3岁起就一个人在家了。起初是30分钟我回去一次,逐渐加长时间,后来就是中午才回去看看给弄点吃的。轩轩也渐渐学会了安排自己一上午寂寞的时光。4岁的时候就能下楼自己买盐了,而且知道处理事情,爸爸手机忘带了,正好等一票着急的货,对方打到我电话上,我一愣怎么知道我呢?对方说他给轩爸电话无人接听,过会儿是个孩子反打过来的,说爸爸电话在家,就把我电话给对方了。也许是轩轩目睹了爸妈的辛劳,晚上我回家,他那么小就端一盆热水给我洗脚,坐在小凳上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着,我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掉进盆里。孩子不解的看着我,我说是感动的,你是上天赐给妈妈的,妈妈下半辈子就为你活了。

  孩子5岁的时候就自己带钥匙出去玩儿了,我不放心就给他带上个旧手机,孩子出去的时候先是通知我一声,半小时我就会给他电话问行踪,1小时还没回家,我就跑回小区去看看。就这样渐渐的他自己出去玩儿的时间加长,我也放心了。孩子很快到了上学年龄,我纠结了,回市内上我们通勤的确不方便,晚上回去的太晚,老人也不管。不回去吧,总是感觉这里的学校和市内还是有差距,也许是偏见吧。最后无奈选择这里,孩子新学期那天,我哭了,感觉对不住孩子,不能给他更好的环境。轩轩知道我心里难过,他安慰我说:“妈妈没事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即便不是金子也是块银子吧,怎么也能亮堂亮堂。”我说哪止金子银子啊,在妈妈心里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块完美无瑕的玉。

  一学期下来孩子都是100分,他兴奋的跑回家告诉我,其实我知道他是在为我争荣耀,认为这样妈妈会很开心。但我还是想告诉他不能太在意分数,路还那么长,这才走几步啊。孩子有些失落说我不理解他,他才不是只为自己那么自私呢。我很开心,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胸怀。后来他说很喜欢架子鼓想去学,我同意了。孩子学的很认真,他说他不想一节课的钱白白的浪费掉,因为那是妈妈每天很晚才下班赚来的辛苦费。孩子大了,也会聊天儿了,看到我不开心就说让我谈谈心里话,他虽然不能帮我什么,但还能当我的垃圾桶。

  儿子渐渐的变成我的好朋友了,有什么压力困惑我都喜欢和他说,他很认真的听着,偶尔会出点主意。有时候会说他听不懂,但说出来就会舒服些。上2年级起,轩轩突然说每天要2元零花钱,自己用纸壳做了个漂亮的储钱罐,但他就喜欢攒着从不乱花。有时候学校交点电影票钱什么的他就自己拿钱。我问他怎么不花,他说攒着买点大东西什么的或者交伙食费。有时候我累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他会用零花钱给我买巧克力,给爸爸买几听啤酒。

  一次爸爸出差回来,轩轩提前给买的啤酒放冰箱里,晚饭时候给拿出来,爸爸感动的啊直亲孩子,孩子说爸爸出差也很辛苦的,应该的,不用这么激动。自从孩子上学,我就下决心无论多忙多累,早饭一定要亲自给做,每天都不重样,好像这是我唯一能坚持做的了。昨天早晨起晚了,就热点牛奶,饼干对付。我怪自己起晚了,孩子说没事的,怪他没喊我其实他早醒了想让妈妈多睡会儿的,饼干也挺好的,这也是爱心早餐。孩子还特意说好吃,其实他根本就不愿意吃饼干面包之类的。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8年里我感悟到:孩子不能太宠,凡事不能都尽着孩子,要和孩子谈心聊天总沟通,把他当成朋友。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第四篇】:孩子的成长

  没事翻翻以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的照片,每每看着心里都会泛着些许的感动。看着他从小班、中班到大班的点点滴滴的成长,作为妈妈我还真是心绪难平。自从上幼儿园起,成成就在我的身边,照顾着他, 虽不能说是无微不至,到也称的上是尽心尽力。看着他的照片,回忆着当年,从一去幼儿园就哭的宝宝,到慢慢的适应集体生活,再到自信快乐的生活在孩子们的中间,看着他每一张笑脸,真的由衷的对赵老师心生感谢!每一张照片,都让我忆起很多从前。

  那时成成刚三岁,第一天送他去托儿所,我心里仿佛像丢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一样,空落落的,一上午都心思不安的,也说不出为什么,总是有心事般,上班都集中不起精神来。终于熬到11点了,(当时上托班,中午吃完饭后可以接出来)匆匆忙忙赶到托儿所,孩子见到我像见了救星一样,紧紧抱着我让我带他走,我这心里心疼的呀,看着孩子在我怀里哇哇大哭,我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下来。心理想,孩子妈妈让你受委屈了,你不喜欢这里,咱以后就再也不来这个地方了。可理性又让我觉得应该让他锻炼锻炼,这样对他以后的集体生活会有好处。第二天,在我的坚持下,还是狠心把他送到了托儿所,即使他百般的不愿,这一路,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路上孩子对我说的话,当时孩子一路反抗不去倒一直是哭着的,快到托儿所门口的时候,孩子说:“妈妈,再让我哭一会,让我哭一会儿我就进去。”孩子的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当时我心里也很难受,孩子确实很懂事,知道他必须要去做这件他极不情愿的事。好在我比较了解孩子的心,也体谅他,抱着孩子,安慰并答应他让他哭一会儿。过了一会,他说:“妈妈,好了”,然后抽噎着就走进了托儿所。自那以后孩子除了生病,却也是坚持着上完了托班。

  九月份升入幼儿园小班了,有幸分到了赵老师那个班,赵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她带孩子也是极其耐心和爱心的,她那热爱生活的态度,无时无刻的都在感染着孩子们。看着很多的照片,都是赵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一些场景,有观察植物的,还有观察小动物的,更多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候的生活。看着成成稚嫩的小脸,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这张照片,我记得是成成上小班的时候,全班小朋友第一次给妈妈们过母亲节的时候,为所有妈妈唱歌的场景。我做在他的对面,孩子们站成两排,成成在第二排,尽量的露着他的小脑袋,看着我的眼睛,演唱者送给妈妈的歌曲。我印象至今仍旧深刻,看着成成的目光,始终都在我的身上,仿佛这首歌真的就只是为我演唱。第一次突然间意识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眼泪不自觉的溢满眼眶。真的是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都是所有做妈妈的最大的欣慰。

  成成起初上小班的时候,确实也并没有表现出他的优秀,羞涩稍内向的性格,并没有让他特别的引人注目。那时的他,从不主动说起他在幼儿园的事情,虽然我特别想知道,但总是交流比较困难。回家也是比较安静的,好在有他自己特别的爱好——看绘本。那时,同事戈阿姨第一次找到东营市第一家可以出租的绘本馆,在东城,比较远,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带着孩子每每有空的时候会去那里,为孩子们拿回很多的书。好在老板是个特别通情达理的人,总也体谅我们远途的辛苦,总是让我们每次都带回满满两大包的书,够我们看一个月的。孩子的阅读习惯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增加识字量的同时,也拓宽了他的知识面。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思维也越来越宽,慢慢的就表现出比其他孩子较成熟的一面,孩子的自信心也慢慢的树立起来。

  在我最后一次听他的公开课的时候,是在大班了,明显的感觉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许多,人也放开了很多,也能特别好的融入到大家的环境中去了,特别的欣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性格也在慢慢的转变,优势也在逐渐的加强。

  2011年4月份,孩子的脚受伤了,很严重,以至于大班下学期基本没有去。因为马上面临孩子上小学,我一直都在因担心孩子的脚会影响他上学而心生不安。这半年,带着更多的心疼和愧疚,实实的是放松了孩子,心里总在担心孩子的脚能不能完全恢复,会不会留下残疾,总是痛心不已。孩子的脚缝里十多针,整个后脚跟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全部撕脱伤,露出最里面的白色的跟腱,鲜血染透了他的运动鞋,血袜子紧紧的粘在他的脚上,孩子在姑姑的照顾下来到医院,忍着万般疼痛没哭,当我知道孩子脚伤了,赶紧来到外科急症室的时候,孩子见到我这才放声大哭了起来,真 真的吓坏了,见到我也真真的完全放松了下来,因为我是他的妈妈。我看到孩子的伤口,历历在目,说实话当时我的心已经疼的不能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了。只知道我不能哭,孩子现在需要我,我要尽量安慰他,他一定是吓坏了。

  我紧紧的抱着他,让他在我怀里痛快的哭,我想哭能减轻他的疼痛。能想象的到,孩子当时是多么的无助,我多想受伤的是我,想着孩子从小到大,爷爷、奶奶、姑姑、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连一个小伤口都没有留过。从小成成比较胆小,特别的听话懂事,说什么都听,只要是大人告诉他危险的东西,他绝不去触碰。这次的伤真的是我都接受不了,心里想着,妈妈从小到大都没有缝过针,没做过什么手术,连生孩子都是顺产,怎么让我宝宝受这么大的罪呀,心里疼的真不是滋味。多好的孩子呀,都是妈妈没照顾好你!痛心后悔不已!打上麻药,孩子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疼,大概是哭累了,在我怀里睡着了。大概晚上六点多的时候,麻药针的药效过了,孩子疼的睡不着,我便守在他的身边,一夜未眠。孩子总是喊疼,我也知道,一定很疼,我更希望疼的是我自己。孩子又困又疼,一阵一阵的昏昏欲睡,受伤的脚,把它轻轻的抬高,他紧张的不让碰,总一个姿势孩子也特别难受,真是委屈了他。一整夜,他也几乎没大睡着。我就一直守在他的身边,听着他痛快的呻吟,眼泪也流了一整夜。一连三天,孩子都总是在疼痛和噩梦中惊醒,我也每每心痛不已,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懊悔。我一直守在成成身边,一刻不离,孩子每每惊醒,都混声打颤,然后伸出小手在身边开始找寻去触摸我,一定要找到我才能继续安睡一会。半夜一听到孩子有动静,我马上就及时的给孩子回应,伸出自己的手赶紧去抓他那一直在搜寻着我的小手,紧紧握住,嘴里安慰着:“没事,宝宝,妈妈在你身边,妈妈在,妈妈在,睡吧……睡吧……”

  那段时间,真的是煎熬,对孩子、对我来说都是。怕爷爷奶奶担心,我一直瞒着他们,没让他们知道,自己请假在家照顾成成。那时,孩子不能动,活动少,体重也逐渐增加,好在小孩,愈合能力比大人强,一周左右,孩子就不怎么疼了,我带他定期换药,姑姑也常来看他,还找来了康复医生,教我如何帮助他做锻炼和康复运动,以免跟腱粘连,愈合畸形。那时,我总担心孩子的脚愈合不好,会不能平着着地,怕他以后走路会有影响。照顾他也总是尽心尽力,尽量给他买他爱吃的东西,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一周后,孩子能在地上爬了,受伤的脚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下班回来,看到他在地上爬,我心里这个难受,本该活蹦乱跳的孩子,又回到了婴儿阶段般,渴望着成成什么时候能自己站起来走路。大概两个星期后,孩子能自己用一直脚站立了,如同金鸡独立一般。我每天中午下班回来,都给他做康复,有些疼,为了哄他,我总是把电视打开,他最喜欢看的就是赛车频道,他一边看我一边给他做康复。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每天都坚持着。后来,孩子慢慢的用脚尖踮着走路了,两个月左右,恢复了,可以走了,但只能穿着没有脚跟的鞋,拖鞋或沙滩鞋之类的。因为这段经历,孩子没有上大班,4月7号伤的脚,两个月后,幼儿园基本上快放假了,孩子没有跟上幼儿园的进度,这段时间的教育就是错过了。一心想着,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足矣了。

  转眼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一如他刚上小班时的境况,孩子因为前几个月的脚伤,我们带的比较散,上学后,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夏老师也的确是个比较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也尽量的要求孩子,告诉他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告诉他什么才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做的。给孩子一段适应时间,我想慢慢他会好的。孩子现在一年级下学期了,很多的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没有给他养成。我也很着急,今晚看着孩子以前的照片让我似有所悟,想到以前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的情况,到后来,稍微大了一点以后,他的成长变化,便也在想,现在要求我一如既往的去爱他,规范他,要求他,去相信他,我想也许以后几年,孩子也会像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样,给我惊喜,让我满意吧!

  宝宝早教成长随笔【第五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感受和体验我们的生活因为孩子而变得多姿多彩。春天,我们一起踏青,去山间田野寻找春的足迹;夏天,我们一起游泳嬉水,享受清凉的乐趣;秋天,我们一起品尝收获的喜悦;冬日,我们一起感受皑皑雪景的美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美好的回忆。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和方法。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能使孩子终生受益。我们既然理解了这个道理那么就要有所行动培养孩子的兴趣。记得一年级刚开始写作看图写话,短短的两三句话都不能在我这里通过,更何况想在老师那里批优?每次流着泪要擦掉几遍重写。于是我就开始把他的动漫书转化成一些小学生的故事,比如《快乐星球》《马小跳系列》这些孩子特别感兴趣。遇到了问题寻求网络帮助已经成为我的思维定势,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看着他像个小老师一样为我们解释题意时,感觉他与从不同,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当我们在为孩子指出错误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我们以前没学到的或已经忘却的知识。从中体会到了幸福。我不会要求孩子在学习上望子成龙,生活上包办代替。孩子每天放学回来能把开心的或不开心的情况都讲给我听,不管考试考的好与不好都能自觉的说出来,让我有所体会:一定要努力去学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去尊重孩子。改变以往在孩子面前盛气凌人的态度。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学习,不断实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延伸阅读
国培,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在国培中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随笔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9-07
班主任随笔【第一篇】:班主任随笔  “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老师者都有此同感。记得当班主任时,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此刻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教师随笔 > 班主任随笔
2019-12-02
我是一名教育者,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深深知道养个孩子不容易。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为了证实它,翻阅了许多资料。事实证明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中学家访随笔【第一篇:中学教师家访随笔】  刚开始家访时,说实话,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家长对家访持什么态度,而我该怎样做才能体现这次家访的目的。后来随着家访次数的增多,渐渐地开始觉得家访的意义不一般。很多次打电话和家长联系要去家访,家长们先是一愣,随后忙在电话那头说,好的,好的。什么时候来,我们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感恩教育随笔篇一:感恩教育  2015年5月11日,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一起在学校听了一场让人感动的演讲。这次演讲是白雪老师主讲的,她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白老师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演讲的。这是一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讲座。一边听讲座,我们一边哭,白老师的演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蚕豆的秘密教学随笔【第一篇】:蚕豆和数学  近日,活动室里多了一些幼儿和家长收集来的蚕豆。孩子们在自发观察蚕豆时,很快发现了它们的不同:有大有小、有黄有绿;更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蚕豆顶上的黑线也是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孩子们的观察可真仔细,对蚕豆探究兴趣也更浓了。于是,我就提供了分类盒、笔和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老师正确引导内向的幼儿随笔【第一篇】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每个班都有性格内向的幼儿,那我们班也不例外。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胆小不敢表现自己,我要做孩子的朋友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已的机会。  有位小朋友性格内向但她很喜欢跳舞、唱歌,在小朋友面前不敢展示。有一次音乐活动中,我对小朋友说:“我请小朋友上来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我们青少年多渴望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我们又该怎么去打造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全国青少年基地刘爱平教育随笔【第一篇】:与孩子一道成长秋季讲话(节选)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叫刘爱平,从2010年起担任赣州四中的校长,至今已经八年时间了。我有些心里话想对大家说。首先,我感谢你把自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和谐的社会需要孩子们从小严格规范常规教育。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幼儿园中班幼儿新学期常规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陶行知曾经说过:“儿童社会充满简单之美。”认识、发现儿童社会的美是教师永恒的主题。然而,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尽管人人都从童年走过,长大后却患上了“童年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8
导语:本学期,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育随笔【第一篇】:协调好和家长的关系  从教数学教学以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8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