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节际,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感想吧。
中秋节的随笔【第一篇】:中秋夜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中秋节的随笔【第二篇】:中秋有感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随笔【第三篇】:猜灯谜
一个个苹果般的红灯笼,一盏盏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时而黄,时而绿,时而紫。这是什么节日那么盛大呢?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
这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到广场上玩猜灯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来到广场,四周围都挂着一个个大大的灯笼,形状就像一个大大的月饼,真像是嫦娥姐姐从天上偷偷下凡给我们品尝的。
很快,我们顺着“大月饼”走,就来到了猜灯谜那里了。只见人山人海,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在兑奖台交答案,还有的人在旁边用得奖的礼物玩,真是热闹!我像一条光溜溜的小泥鳅,从每个大人的间隔钻过去。一分钟,我就到了中间那里了。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小灯谜——中秋节放假,明天上班(打一成语)我连撕下来,想:“不用说了,肯定是十五十六了!”于是,我又像一只地鼠使用“钻地术”到了兑奖台,我马上告诉阿姨答案,我那么聪明,一定正确啦!可是阿姨说:“不对!”我像一个泄气的皮球。
这时,妈妈也挤到里边来了。她看看我,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猜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别骄傲!”我听了,鼓起勇气。妈妈说:“这谜语可分为两个数字。再后面的意思。”我说:“放假是不做工,上班是不休假。那和起来就是一不做二不休!”妈妈竖起了大拇指给我。我再次走到兑奖台,说出答案。我的心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阿姨皱起眉,看着我,我的心怦怦直跳。阿姨忽然笑了,说:“你答对了小朋友!”我兴奋极了!
这天,我学会了不能骄傲这个道理!我爱猜灯谜,更爱中秋节!
中秋节的随笔【第四篇】:中秋随笔
时至中秋,菊黄桂香。在这样一个携着岁月沉淀过的感悟,带着令人滋生浪漫色彩的日子里,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人们把祈愿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惬意地品尝着一种向往和想象。在如水的清辉中,聆听那月下感动季节的一弦旷世乐章。
穿过岁月的烟尘,那一轮洗尽铅华的冷月,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踏着唐诗宋词的风采,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远古走来,将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作为自我的节日,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把完满、和美作为一种境界,也把它作为一种团圆团聚,凝聚亲情的契机传承下来,浓凝千古。
静夜凭栏,皓月当空,银蟾光满,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仿佛带着梦幻的翅膀,悠悠然步入一片缱绻的宁谧,去领略那太白邀月对饮,子瞻把酒问月的意境,细细品味着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蕴内涵,自古月圆月缺千百度,却阅尽了苍桑无数。这月,以它惯有的沉静,向人世间倾泻着充满诗意的光辉。掬一捧月华入怀,是否感受到它的凝重,是否感受到它的通透,是否感受到它似一个超然飘逸的隐者,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呢?这融融的月夜,翦翦的秋风,令世间多少的相思念想、多少的离情别意、多少的惆怅迷惘、多少的美丽情操,都被融入到这无边的月色之中。
每逢中秋佳节,赏月,无疑成了人对月的心灵解读。这片月色弥漫着九州,弥漫了千年。此刻,月光撒落一地的温情,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这中秋的月夜是如此的娇媚亮丽,举头望月,己融入这月色之中,顿觉远离了凡尘,滤去了世俗的喧嚣与浮华。让我们举杯向月,与吴刚对饮,与嫦娥共舞,去享受着这种幸福的和谐!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怀着释然的心境,静守着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着人生的美丽,珍惜着亲情的温暖,去尽享生活中的一切完美。
中秋节的随笔【第五篇】:秋
九月金秋时节,带来了秋的信息。阵阵秋风吹拂着杨柳的细叶,绵绵秋雨亲吻着广阔的原野。它带着无限的韵味,踏着夏天的脚印,轻轻来到人间。
秋是一个华贵的季节。它仿佛是一位贵族小姐,穿着金色的礼服,戴着红色的小手袋以及珍贵的翡翠手镯,款款向你走来。那镯子上的绿它最喜欢,因为那是最珍贵的颜色了,是夏留给它的礼物。秋每天抚摸它、拭她、冲洗它,它依然如旧,翠绿清新。那临风的飒爽显出它独有的秀逸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秋是一个充满意境与气质的季节。人们常说,秋水如天空一般,湛蓝、明澈。罗兰就曾经用“点秋江,白鹭沙鸥”的名句来赞颂这秋的明澈。李白也说:“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在李白看来,秋是美丽的,欢愉的。秋,自有它另一番成熟的甜蜜和遒劲的神韵。所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也是个凄凉悲惋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是对秋的慨叹。秋为人间带来的是丰收的喜悦,但得以回报它的却是一曲悲歌:绿油油的树叶变成枯黄,进而“沙沙”地哭泣,无奈随着风儿飘落大地;华丽的花儿悄然离去,却来不及向秋告别;拥有清脆歌喉的鸟儿们也走了,一排排一队队鸣叫着飞向远方,却无心回头眺望。凄凉美正是秋最独特的地方。
秋的意念很强:既然逝去,纵不需留。生死就是生死,无需参与,不必留连。它怀着四季的理想,繁衍孕育了轮回的生命,自然而从容,细细地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默默真诚地奉献着自己,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搁置在淡淡的秋光外,与世无争,厚重宽容。当一片秋叶从孕育它的枝头簌簌坠落,于是,让人获得了关于生命轮转的详尽诠释。
秋,朦胧凄美。秋的韵味是其他季节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只有它懂得奉献,只有它在凄凉中蕴含着安详。它经历了春之繁荣与夏之蓬勃,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都抛了,只继续做自己的事。这,也许就是秋的意义吧!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