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荒田随笔

随笔杂谈 |

时间:

2019-11-13

|

【www.baibaidjt.com--随笔杂谈】

  《荒田随笔》的内容包括:撰佛、出世不出世、修行成道、自证化他、现在灭度、衣座室、戒定慧、谛缘度、传教、定祖、定祖之余、次祖等。慧印慨叹佛教祖道之衰弊,故揭示佛教之宗旨、祖道之要诀,并论述祖师卓拔之志业、绵密质实之言教与行持,以吁学人坚持道业。本书名为‘随笔’,实系评论宗义之论述。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有关佛学的知识吧!

  荒田随笔【第一篇:修行成道】

  佛行有因有果。因入果而不动。全因是全果已。故有老爷而婴儿语。因欲穷之而不能。其无穷之时。复入穷语无所遁之。彼因曰修行时。其为时也曰。无量时世。或三阿僧祇。或六年。或须臾顷。及一念刹那。又初发心时便成等。如是虽长短有差。不借智变延促。长无余于短。短又足长也。其尽其量而长短皆全。或言。经说无量时成佛。为折暴速者。又说一念刹那而成。策退懈者。诸佛道定经三祇劫而成满矣。必无迟速。凡其说随应而成长短。于佛永超长短。至其能收尽。则互摄其余。一念多劫俱成收放。俱无定迹。谁敢度量。今以无隐诸尔。眉毛生也修治分明。今是何时。已圆成矣。如大火聚。长短莫触。不萠枝上春风常缓。谁令尔劳迟速。又其成道有久远今日。其说所传于世。谓久成本佛。其道最高。今成迹佛。为俯就一时机权谋只假设也矣。故不曰久。教虽深高复只化迹而已。苟会通之人虽不惑乎是。拘执之徒或谓实有其途本迹相阔乎。如尔令佛似未究竟者。夫说本成也。则以人有近谓也。故斥之曰。我实成佛已来甚大久远。人天闻之而谓。近情歇也。歇也则远。不可计尘数。是其欲开尔情见尔本。尔若知之。则迹本非物。不须言其二。其谓近者。是汝所见。纵言久远。亦岂如所谓。近远本难知。故曰不如三界见于三界。盖能知久近。则免舍近寻远之烦冗。若执远实尔。则我恐远之远皆为近也。又或达则始本全远。是言久者则唯示成时。言实也示非如非异非虚伪之所见。如实之实盖如是而已。时主相得齐入如实。其道实成。是故曰伽耶始成。本是久时。然人曰之始。始岂实始。是始摄其久而不遗。其久又久。共其中间皆尽于是。久亦尔。不遗于始而独绝深妙。乃不如见久近而非近远。其证也实。其时也实。以实实故非实非虚。是成道时。共刹土劫数以尽永无前后。实夫本迹不思议一。今之将谓亦不思议而一。其两一不相判。宜唯言之一。久近与将谓道断焉也。而是一亦泯。不得议之。以归成时。如来乘是时来成是道人见谓始。为谢之又说久。其说也出乎世所见。以尔固谓始近佛曰之久。岂硁硁果者乎。未悟则从久从近逐物而移。若达则两浩然。故教主言曰。若一念信解如来寿命长远。则其福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知今我一念与彼尘点劫数平等绝量。既如斯。则自之一念含摄如来长寿。不可穷限。二乘之无漏智及阿惟越致地测量犹不达于此。故佛寿及众生之念同入不测地无增减也。然但闻如来本寿长远。而不开见我一念本时。则佛寿永画久域。久非画之谓。达则所之皆久。若知我念不可量。佛寿不永终。若知佛寿无量。我念不可以尘点而谕。人言法从本来寂灭常住相矣法离见闻觉知。而或拘滞所解不会通者悖矣。且如今十二时举体十二时一切余法比伦之不及之。盖载天地弗为多矣。幽妙深广。古今分死生移而遂无间矣。历劫灾而成壤无预。谓之起灭不停者。但画其推度所及也。世不见邪。雪里开华。其一枝开日。彼身心成辨。时处遍通。是一时不论冬后春前。自知点点错不错。眼鼻圆成。是不言久近。道既成也。今吾久近不免从朝至暮。僧堂前望州亭。久和大萝卜更看山前麦熟。

  荒田随笔【第二篇:自证化地】

  自证化他之极唯佛而已矣。其证者。议者谓。理智冥合之时唯一刹那圆满眼智三昧力无畏等。究竟无余。是其应世之一途导物之方。盖物之常情。事必有为而后成。其始则营作至于极止矣。其所止皆具出乎始。是但其自思察之左右耳。不出思察所及。夫理智冥合非相和会之谓。而言之合者。二法元没涯分。修之极也无所得。无得之会宜但言冥合。以醍醐无酪性。理无为境。智无为照。其妙不二。而一亦绝量。醍醐无醍醐性。本非分别之所能解。彼证刹那非世所谓极短。有刹那越短越长能入短入长短长相忘。且有证唯一念。有从劫至劫。更有久远证犹在今日未出证所者故。众生出入息常有如来证中故。证也不染污乎证。离其边际荡尽证处。岂言唯短长而观时。至刹那之难为刹那。成是刹那而证焉也。故证者不可论何时何理何人也。开华结果。时时入于证界。物物为证境也。是不堕佛魔之域。即通身遍身眼而见之。昨日今日不同之一事而已。佛与证非对合和会。夜半摸枕子忽乎失却。枕子摸佛手亲眼亲。是故证界不容佛。佛界不见证。田库奴何处拣择。回不回担版人。然不佛无证。无证以不可言佛。即有此佛而证也。此证化物。化也则唯证。故从彼戒善以至菩提分法及等正觉。凡所施设随举一咸尽无不证矣。世谓。彼教诲物则才应世之权谋。非佛证实。以其随他意隐自意。是然乎。岂是尔邪。止其所见矣也。盖佛之化物。何一事不证实。佛语则心。心无以免语。佛心则语。语而心全。若言其非。则证也匪所及。若以其道。则戒善皆真证。又何憾焉哉。世之立言曰。干为马坤为牛。是微物而可谕广大。而马与牛者谓之生物有识。至观其为具者。有草木生风火动。有大地安定静重。覆载之体健顺之情具而可观也。况吾圣之所语。虽以名数大出名数之外者哉。不可以一二而几之。如彼证师子。其一毛一肢无不全师子。全师子齐入毛肢。全体无余。如其用力。于象于兔遂不欺之故。佛之于自他无见证余化化余证。是如来之具五相一一不能而已。即证与化一条拄杖翻倒。盖天盖地证十合。化一升而未见勺撒余。而今寄谁边。昨天台僧担去不见其迹。

  荒田随笔【第三篇:衣座室】

  佛子之护法在常自精勤守节脱烦累。其处己也如诸律制。今不论之。其事无上乘者。有三轨而具焉。曰衣。曰座。曰室。夫三事之用者。凡圣贤愚虽别皆不能缺。是所以倚以坐以被服。济成自他之圣训也。如彼寂灭忍无以尚。末法之人善达生法忍。则生法之中寂灭现前。唯先当悟内外诸法毕竟空寂一切苦乐之法皆为根境累缘故诸法缘生皆归寂灭。外有寒热风雨虫螫等恶触。内有饥渴及骂辱等事。皆善忍之而不烦恼。或应遇可意事生于爱染遇不可意生于嫌恶。而能忍自克责。住心平等无有动颠。无动颠故不为诸法被触恼。是为常用之衣。已得是衣安住是法平等无高下地。安住之理永亡形色嚣尘。是为诸法不异迷解净秽不二之地。于其出没去来之时。毕竟住此地无变易。故曰有佛无佛毕竟常住。能居是座身心脱洒寂灭时。无为住相。常依大慈悲以为吾室。室之为义。吾常所依。防外非事而容止形骸。容止而以长养。防而闲静。又能为物作依止之谓。盖自住忍空以及之群有。是自他益乃成室义。非衣则无护形骸。非座则无所住止。非室则焉得遂生。苟向佛道之人。非修是三。未得言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如不从佛口法化生。则非吾徒矣。已有是名。则当保其义。唯忍可以避诸贪休瞋恨悟正理寂止身行除去口过明达意地。故令冤亲于我均齐。其空可以融泯国土净秽寂灭凡圣差品混诸见异荡尽是非究竟本末。慈悲则可以为庶品津梁窟宅药饵恩所。衣若真。则座室非他。一切座室皆入忍衣。如忍座室亦尔。一若真。则三互具焉。无有缺阙。而不顺之徒于一切事不能忍受。为小忿与物斗频生憎嫉。大圣救是设于多种法。今以其法弥生争纷。用药为病。谁敢救之哉。辞之言是护法。实唯胜他之法。当观圣制元意断除诸诤乱。为其法义相违犯犹为非。何况他事。呜呼不忍之事每伤害物。胡为有愧上服之人。世俗白衣之有义犹有恕道让礼不敢捍格。况佛子有法制之可守以是为常行事者哉。无之者道转难。若无忍。受法之情必为浮虚。其空则是诸法。诸法本不变动不垢净不增减而离因缘及因缘尽等之体故。所住即无住。无住即诸法住。以诸法住是空。虽劳侣之群必成寂静无诤座。是座无畏即为师子座。佛子座处所至罔不契是。以其于圣凡间诸法处所毕竟无所住。永入无畏无诤无色声香等及无眼耳等无眼界等无若集等无六度等境界。一切无所行而能令诸境界成境界住。兴境界慈悲为一切所依。其力能拔众生业根。与无畏乐令安住同法。是其常恒安住处。自他同以忍衣空座知应行乃行。其行者不得诸法不知不见不行不分别。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于世毁誉荣辱尽同云雨难追。诸法有无是非不应所行。又常所亲近当必求同见同道而同止同行。莫以异道异见及势位豪富之人。皆所不应。当端心正念自度度他人。是则佛口生法化生之人。于末法时世以足护法城立法幢为法将。凡法中人莫忧缘生纷纭。唯己迷自取焉。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宜自醒觉。何物成咎何法生心。万法无根因心是非竞生。一心无本。因法而相交织。是则古今所言遂以为然。其以为然随为万法唯心实解。解复成结。所谓闻中生解意下丹青。心与法若定谓心法。亦唯未免根尘心境之对。可谓逐物。又谓。万法捏目华相。一心本净青空。以为。情有理无本无今有。若知华无所有。空无生灭。以是解为空华虚实之途。自他相将不免声色滞碍。解似超脱在于途路。一心万法犹为画空之名状。亦是分别影事自相推测而已。宜当就法王亲诲身心荡涤忍衣空座慈室内外一味光境俱忘以为常在人。常在之人作何事乎。溪深杓柄长。

延伸阅读
随笔的写法【第一篇】:随笔的写作  一、什么叫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形式。《新华字典》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叙事、抒情、议论。随笔与同类的散文、小品文、杂文、杂感、杂谈、杂论、笔记等等,有什么区别呢?从形式、体裁来说,很难有区别,都属于散文,又都是短文,格式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以前一直以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的便都是错误的人,直到遇见你,才知道,原来在错误的时间也可以遇到对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你相遇,茫茫人海便一眼认出了彼此,难道这便是所谓的缘分吗?  彼此内向的我们,第一次的交谈,便如多年未见的老友,那样从容,那样愉快,后天发节日祝福语时,才恍然,原来我们才认识了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4
很多时候,会听到有些人抱怨自己的一种状态,更或是自己的一种心态——孤独。  其实,大多人说自己孤独时,他的思想是最自然、最自由的时候,那是因为他的一切与他人格格不入,也可以说他是特行独立的个体。  其实,孤独也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礼记·王制》有这样一句话:“恤孤独,以逮不足。”而《管子·四时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4
晚上,暖风习来,温度恰宜,吃过饭来至门外被风吹吹也是挺不错的感觉。凉凉爽爽的,比起在屋里热热的感觉,要舒服的多。  吹在脸上的风儿,送来阵阵杂味儿,一股股晚风里,各种味交替,忽顺忽逆,挑战着鼻子的嗅觉,让人不禁生出来各种想象,涩涩的味儿,让人想到绿意昂然的树叶及庄稼苗儿,一股股的菜香味儿,让人想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4
一座城市的春,最是乍暖还寒的变幻莫测,洛洛的故事在这里开始!  洛洛,有着未曾烫染过的长发,笑起来会有“寂寞难耐”的虎牙,总之,一切和青春、美好相关的词眼儿,都适合她!  休息日的中午我睡得迷迷糊糊,接到洛洛的电话,“阿相姐,我在你家楼下了哦,带了你最爱吃的陈记过桥米线!”瞌睡闻香而跑,“快点儿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4
800字随笔家庭纷争随笔第一篇   【《家庭》family“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外人真的无法分辨真伪。无怪乎人们都说,家,是一个最不讲理的地方。从我个人角度,我认为既然讲不清,就不要死钻牛角尖的抓住不放,一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4
爱与自由随笔(一)——给孩子的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3
德国印象随笔(一)——读季羡林《德国印象》有感  今天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只是草草的过了一遍,这本书初步记录了季先生在德国求学十年的经历,其中季先生经历了德国纳粹毁灭的时期。   书不是很厚,但是排版封面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不同于现在书中统一的宋体,黑体,这本书是淡绿色的底,深褐色的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3
100字的家庭分争随笔 ;篇一  《家庭纷争》是一部关于家庭经济的电影,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从他们的经济状况以及他们在做的一些事情,主要讲述的是两个不同家庭的经历与命运。虽然是两个家庭的分争,但是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谁都有各自的烦恼。  100字的家庭分争随笔 ;篇二  每一个人都有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3
百家讲坛读后感随笔【一】:《百家讲坛》随笔  从去年1月开始,我就看了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这个栏目。  我喜欢历史,看历史剧,读历史书。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但自从看了《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以后,我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原来我知道只是一些很浅的知识!发现历史有这么生活随笔 > 随笔杂谈
2019-11-13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