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

【www.baibaidjt.com--读书随笔】

  导语:每一个教师在讲台上都能够侃侃而谈,但多数教师提笔写文章就感到非常困难,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养成坚持写作的良好习惯,不能将自己思考的、用口语表达的话语用顺畅地转化成文字表达的方式。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第一篇】:获得专业成长

  有教师曾经向我“吐槽”:我很喜欢阅读,读了不少书籍,但为什么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但要让阅读的效益凸显出来,要让自己获得成长,还需要做好另外一件事情:写作。

  先说说我的阅读和成长经历吧。

  我上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文革的中后期,学校虽然坚持上课,但课程安排的比较松,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做,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为我喜爱上阅读奠定了基础。我的书包里常会装一些小说之类的书,在课余时间、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阅读。考上高中之后,除了经常借阅各种书籍阅读外,还从捉襟见肘的餐费中省出钱来订阅报纸,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因为书看得多,所以写起文章来也不发愁,我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贴在教室后面黑板上,供大家学习和借鉴。考上大学不久,又先后担任了学校广播站的通讯员、系学生会宣传委员,后来还担任过学校广播站的站长。我在大学求学期间,院广播站播送的新闻稿件中,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我撰写的。在负责写稿、审稿等的同时,我也经常给各个系的通讯员等开设讲座,指导他们选题、撰写新闻稿等,是广泛的阅读给了我这样的底气。

  走上三尺讲台的我,更加注重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坚持购买书籍,让自己的书橱逐渐丰满起来,将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武装起来。另一方面订阅了当时所有与中学物理相关的专业杂志,及时把握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我不仅自己广泛阅读,还将其中一些学生看得懂的、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亲自刻蜡纸、编撰物理学习报,用手推的油印设备印出来给学生学习。这些经历逐渐养成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待文本,提纲挈领地提炼文本精华的好习惯。在阅读的同时,我也持续地开展写作,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感受较深的一些问题撰写教学随笔和研究心得,经过7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大摞的手稿之后,我的文章终于刊发在了专业刊物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回想这些年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在每一个成长的阶段,都凸显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高中阶段广泛的阅读给我的作文提供了滋养和素材,而一篇篇作文作为范文贴在墙上,更激励了我将阅读进行到底;大学期间不断写通讯稿让广播站发现了我,而我通过阅读不但提升新闻报道的基本素养,经常为同学开讲座,也激励着我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走上工作岗位之 后坚持不懈得阅读和写作,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并在着力表达的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次专业水平的进阶。

  我曾以“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为题,在《中国教育报》上发文,谈了自己对阅读和写作的看法,强调阅读和写作,一个是汲取和输入的过程,另一个则是释放和输出的过程。阅读一本书,和作者有了一番心灵交汇的对话之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与作者和更多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梳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归纳了读书笔记的三种主要形式:书评、读后感和札记。这篇文章还收录在我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中。

  教师的写作不应局限于读书笔记,还应该包括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故事、教育科研成果的报告等等。教师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每天都会有生成性的教学情境,如果留意这些,并通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作为鲜活的教育资料,就会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在这些教育随笔中,一定会有一些引起自己深思、对别人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讲述出来,并尝试着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加以诠释,一篇有价值的叙事故事就诞生了。选择自身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困惑点,通过文献阅读、实践探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在取得突破之后加以梳理,形成的研究报告,对其他有同类困惑的教师的启迪作用就会非常大。

  每一个教师在讲台上都能够侃侃而谈,但多数教师提笔写文章就感到非常困难,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养成坚持写作的良好习惯,不能将自己思考的、用口语表达的话语用顺畅地转化成文字表达的方式。一些教师还以自己是理科老师为由为自己的不能写开脱,这样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我自己就是一个理科教师,可以证明理科教师和文科教师一样是可以写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内驱力,是否有专业成长的强烈动机。阅读和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两翼,不可偏废。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第二篇】:读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教师的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文化底蕴即教师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它决定着一个教师对于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教育追求就是教师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观念,它决定着一个教师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处理日常的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理想教师的八个方面: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曲折弯腰的教师。

  而我认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怎么样才能受学生欢迎呢?课上得好,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深,妙趣横生,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上好课的前提,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因此,广博而有计划地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和宏观综合的视野下的自我锤炼。考察教师的成长轨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读书的路上能够坚持多久,将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得多远。

  二、教师为什么不读书

  《中国教师报》提供的一则统计资料表明:在教师的个人藏书方面,有6⒈4%的教师个人藏书在100册以内,其中10。5%的教师是“基本没有”;在教师年购书支出方面,有60。5%的教师在200元以下,⒏7%的教师是“基本不支出”;在每天的阅读时间方面,有70。4%的教师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2小时以上的教师仅占⒏7%。

  2007年4月,海淀区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海淀区80所中小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开展了教师阅读现状和阅读条件的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有5⒊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关于教师阅读量的调查,海淀区教师一年读书最多的可以达到72本,平均读书量是⒍69本。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可见,教师阅读量差异比较大。

  教师不读书,往往有以下几种借口:

  一是没有时间读书,二是没有兴趣读书,三是没有必要读书,四是学校不提倡读书。

  我认为以上种种都不能成为教师不读书的借口。

  三、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在我看来,教师读书,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学生,三是为了孩子。

  首先,教师读书是为了自己

  教师读书首先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上好课,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为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守住自己的灵魂。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学养;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其次,教师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学生。

  河南省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姚晓静老师在《虔诚地相信书籍的力量》(2007年9月6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中说:“6年的时光,我们一起读书、买书、藏书、赠书,我们一起读着、写着、感动着,25个孩子也渐渐明白,他们手中捧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相信,一本《做人的故事》会让他们的人生涂抹上一道亮丽的底色,一本《爱的教育》会陪伴他们一辈子做个好人。而我则将继续以我最喜欢的方式——阅读,来爱着我的每一个孩子。”

  六年的时光,姚晓静老师所任的班里形成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她与学生共同读书近百本,他们同写读书笔记一年人均2万字。2006年教育在线组织的“我阅读我成长”征文比赛中有有15位同学获奖;2007年,她的随笔《甲骨写就的殷墟》及特约稿《虔诚地相信书籍的力量》等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她用一页一页的书,日复一日地为她的学生做着“生命的美容”,书的清泉缓缓流淌在他们的求学生涯里,书香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底里潜滋暗长。

  第三,教师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有一本书叫《阅读妈妈》,其作者史翠克兰·吉利兰曾自豪地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有一次到广东佛山市满海区的一所学校和小学生进行交流,58个孩子当记者采访他,问了他很多问题。他说,我也问你们几个问题。他问:“家里有5本书的举手让我看一看。”结果大部分孩子都举手了,还有大约10个孩子没举手。他又问:“你认为爸爸有读书习惯的请举手给我看看。”结果58个孩子只有18个孩子举手。他接着又问:“你认为妈妈有读书习惯的,举手给我看看。”一举手,不错,还是18个,40个家庭父母没有读书的习惯,这意味着什么呢?

  有专家曾在全国做过调查,发现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父母不读书,孩子读书也少,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其实,这正是说明了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孩子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哪怕只有两三岁,都会学着拿起书,不管书拿的方向是正的还是倒的。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父母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每天晚饭或睡前,给孩子读读书,讲讲故事,不但不费什么事,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呢!想想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手里拿着一本书,不管是安静不语,还是笑语喧哗,都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四、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我觉得教师应该重点读好三类书:熟读教材,精读经典,泛读文史。

  首先要熟读教材。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能先抛开教参,抛开课堂,抛开学生,先做课文虔诚的读者,把课文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同时也让学生谈体会,写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师生之间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深受学生欢迎。

  师生一起用心去感悟课文,阅读后一起为课文写点读书笔记,少一些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少一些对课文的肢解讲解,多一些咀嚼品味,多一些互相交流。如果能做到这样,学生就不会讨厌读课文了,学生的视野就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能够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是大有裨益的,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定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次要精读经典。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把握教育的规律和真谛,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薛瑞萍老师仅仅两年时间,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接近20种,有《给教师的建议》、《童年的秘密》、《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廷教育》、《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韵》等,读书笔记则积累了20多万字,出版了《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见证了薛老师吸纳教育理论智慧、确认并完善自身教育实践的完整过程。她说:

  薛瑞萍说:读进教育理论,需要心平气和;目前的我,读进教育理论了,才算平心静气。这种平静,是植物扎根沃野——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阳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风时候的大喜悦。真正的成长需要宁静,静悄悄的成长的快乐。

  第三要泛读文史。要读社会、历史、人文等通识性书籍。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阅读这些书,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能够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史馆里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教师进修计划:首先读与任教学科无关的的书,其次读与与任教学科距离较近的书,最后读学科方面的书。可见,教育读书的内涵相当丰富,有时要跳出“教育”。其实,任何领域的阅读,都会对教育有用,对学科教学有用,这可能是最大的“专业”。

  五、教师应该怎样读书

  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认为可以:从强迫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与写作同行。

  从强迫开始。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在我看来,读书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读书所要求的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放下一切借口,拿起书本,强迫自己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杨玉翠是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数学老师,她坦言自己以前从来不喜欢读书,后来迫于压力,怕自己在读书会上“出丑”,同时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她强迫自己拿起了《论语》,并在每晚睡前“作秀”,“演”给儿子看。谁知,日复一日的因被逼而读,由装个样子而“假”读的她,竟在不知不觉中“弄假成真”,逐渐被《论语》深深地吸引了。

  有选择地读书。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的生命有限,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用毕生的时间来读书,也不可能读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书目的选择上,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非经典不读。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真正的经典是不会过时的,不论是哪个学段、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不能拒绝经典。每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精读几本乃至十几本经典。

  与写作同行。在我看来,写,比读更重要,只读不写,常常是泛泛而读,随兴所至,往往是边读边忘,犹如走马观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边读边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会认真地读,反复地读,仔细琢磨,深入思考。写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经验与幻景、感性与理性才能在一个时空中得到完满的呈现,也只有一篇又一篇文章,才能在阅读与教学之路上作为台阶垫高教师遥望的视野。所以我竭力提倡、推崇教师不仅要多读,更要多写,写,能推动阅读,能促进思考,能达到提升,能实现超越。只有带着思考的大脑阅读,才能真正收到阅读的效果,否则,就会变成书呆子,还是不读的好。

  闫学说:如何抵抗那似乎随时会涌来的虚无?我总是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在读书与写作中寻找行走的力量。这些年,正是不间断的读书与写作让我开始飞翔。在我看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不能拒绝读书与写作,因为读书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精读得好书,我总是会做大量的读书摘录,并把自己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文字。

  她说,就这样读着,写着,思考着。200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这一年,她刚满32岁。2006年底,又被《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评为“年度十大读书人物”。

  闫学是在用“心”来读书,用生命来书写。读书真正成了她的生活方式,思考真正成了她的工作习惯。是阅读使她摆脱了生活的漩涡,构成了她专业成长的轨迹;是阅读唤醒并开发了她内心的生长力量,使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走向特级教师,紧接着又走向名师。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理,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古人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第三篇】: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最近电视网络上到处可见某幼儿园或某学校打骂、体罚学生的新闻,对我触动很大。不经开始思考: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因此,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自感获益非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 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个合格的教师!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第四篇】:班主任随笔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一、学生帮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发生在严骏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严骏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严骏: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现在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严骏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严骏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严骏多管闲事,并辱骂严骏,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严骏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严骏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必须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严骏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真是应验了“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这句话啊!

  二、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张磊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心,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直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食堂包馄饨聚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包,分组煮,分组吃。轮到张磊盛馄饨时,由于食堂地面湿滑,汤水洒出烫了手,结果气得他把馄饨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漫漫说出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终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么办呢?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非常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用“爱”这根针就能把它们串起。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初中理科教师读书随笔【第五篇】:《中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初中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初中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初中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初中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初中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

延伸阅读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爱读书随笔作文(合集2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21
随笔作文篇幅短小,内容富有理趣。随笔作文不受题材限制,而且能激发创造作者的表达情感。那么有哪些关于暑假的随笔作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书随笔作文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3-08-19
商务概念的提出是改革的产物,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贸易部——商业部、外贸部——内贸部——内贸局——商务部。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8-16
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16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汇编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8-16
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读书随笔(锦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5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行业规范,在时间节点内,根据职称和专业,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经验技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随笔精选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5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行业规范,在时间节点内,根据职称和专业,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经验技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随笔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5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能够抒情,能够叙事,也能够评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随笔优秀(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5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笔记(合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