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

【www.baibaidjt.com--大学随笔】

  导语:那一棵棵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直冲云霄,正值暑期,我一头扎进树林里,身处茂密林中,烈日下的烦燥荡然无存,颇感凉爽美妙。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欢迎阅读。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第一篇】:游览清华大学随笔

  清华工字厅的旁边就是古月堂。古月堂显得小巧玲珑,平和妩媚。门前立着一对憨态可掬的石狮子,面带凶相,看上去却像是两个婴儿在发脾气。

  古月堂原来被清华男生称作“狐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说来也有意思。按中国的拆字游戏,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狐狸的“狐”字谐音。当时的古月堂是清华女生的闺房,男生们总是感到她们难以抗拒的魅力,所以把古月堂称为“狐堂”了。

  清华原来是没有女生的,那时候才是货真价实的和尚学校。不过起初男生们也并不因此郁闷,因为痛苦总是在对比中产生,当时男女都是在专门的学校分开念书的,北大招收女生也是后来的事情。在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改作大学的时候,清华就开始招收女生了,女孩子们一进学校,就住进了古月堂,一直住到了1933年。

  那时候也和现在一样,女生宿舍不让男生随便进入。这个规定一直是不得人心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曾经一个朋友给一个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人做智囊,想出来的妙计就是在施政纲领中强调要摘除女生宿舍前“男宾止步”的牌子。可惜的是竞选者没有勇气做这样激动人心、震撼寰宇的承诺,最后的竞选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古月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除非男扮女装,清华的小伙子们只能望门兴叹。但是人为的阻隔却使他们对这“狐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来来往往之时,总要一边假装君子,一边又学小人偷窥,对里面的半把椅角、一声轻响都饶有兴致。

  好在学校也并非完全不人道,每一年的校庆日,古月堂可以对男生开放,供他们尽情参观。这一天对于男生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所以盼校庆之心很是急切。

  校庆的时候,又是春光明媚,在花红柳绿之时。一大早,男生便醒转过来,头脑里第一个念头便是向“狐堂”奔去。但这帮坏小子却不只是想在女孩子面前卖斯文讨欢心的家伙,他们早已经准备好了如何大闹女生的闺房。

  一大群一大群的清华男生蜂拥而至,让平时安静娴雅的古月堂纷乱喧闹起来。女生们闪在一边,仿佛鬼子进村时无辜的平民,惊惧却又无能为力地看着呼啸而来、四处乱窜的入侵者们。男生可倒好,一点惜香怜玉的情怀都没有,连平日的君子风范全都不知扔到了什么地方,在这重要的日子里,男生们都不再是“好逑”君子,反倒成了顽劣淘气的野孩子了。一大群男生居然手拿着“二踢脚”放起鞭炮来,巨响不断,把呆站着的淑女们吓得面如土色,连逃窜都忘了。男生却不会上前抚慰,转身涌进了她们的闺房,如山贼打劫一般,把看上眼的东西席卷而去。女生们无力反抗又无处申冤,只得和男生们进行和颜悦色的交涉,用鸡蛋把东西赎回来。

  当年的清华男生就是这样“绅士”。这股淘气劲和他们接受的美式教育不无关系。

  然而真有爱人住在此处的男生们就不敢这样的放肆了,一则是要顾及女友的情绪,二则对这“狐堂”也有些感恩戴德,所以不甚胡闹。

  年轻人的浪漫好像在什么年代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个时候也和现在的大学一样,每到十点多钟,自习室、图书室馆关了门,男生们就带着自已的女朋友吹着夜风,在月色下循小径幽幽散步缓行,低声絮语与草间小虫呢喃之声难以分辨。然而只恨话长路短,不觉已到“狐堂”门前,两人难分难解地伫立片刻,女孩便幽幽转身而去,男孩恋恋不舍地追寻着那已经消失的背影,又呆立一阵,方才离去。

  走进古月堂,似乎还能看到当年充满活力的淘气男生,听到男孩们放肆的大笑和淑女们的尖叫,但是已经是如此的飘缈,只能从遥远的时代传过来了。

  古月堂是一座传统的四合院,看那小巧的样子,想必当年也住不了多少女孩子。庭院当中,树木高大,树冠像庞大的华盖一般,把阳光挡在了外面,使院内那么幽雅恬静,让女孩住在这里,不愁养不成淑女的。

  树下面,两丛鲜花开得含蓄典雅。从树叶缝隙之间透洒下来的斑驳的阳光,洒在花瓣上,让那花有一种略施粉黛的娇媚。当年的清华女生们,是否也这样坐在树阴之中,看着蔚蓝的天空,想着她们梦里的故事,脸上带着向往而幸福的粉色?

  几道垂花门排成一排,望过去,觉得这里是那么幽深,带着一点点神秘的气息。青灰中泛红的颜色,显出老去的情怀在默默回想着曾经的疯狂与浪漫。

  1933年的时候,清华女生从古月堂搬进了新修成的宿舍“静斋”。从这个时候开始,古月堂的人气骤然下降,静斋成了男生们向往和朝拜的地方了。

  可是尽管房子变了,管理却还是原来那样。男生们仍然不能随便进入拜访,这可真苦煞清华的翩翩少年了。

  那时候到现在,清华的女生都是被人宠着的。若是理科成绩好的女生那可是一定要进清华,男女悬殊之下,女生都被当成公主般地优待,不像在北大,男生对你爱搭不理的。良禽择木而栖,可一定要想办法往蜜罐里跳才是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第二篇】:清华大学随笔

  走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就好像自己也曾是校园中的一员,无比激动,无比振奋。走进清华大学,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清华大学提名的“清华大学”四个大字,金光闪闪,映入人们的眼帘。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一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小心翼翼地掀开你神秘的面纱,才发现你是如此的雍容典雅,气势非凡。“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这才是你真实的容颜。置身清华园,随处感受到独立自由的精神氛围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内涵。古朴精致的学堂,林木俊秀的校园,每一处都留下了大师们的足迹,每一处都可以看到莘莘学子发愤图强刻苦学习的身影。清华,是祖国精英腾飞的起点,是培育华夏民族未来和希望的摇篮。

  清华和北大的门坎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当高的,而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我当时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一,北大和清华我都考取了。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我决定入清华。原因也并不复杂,据说清华出国留学方便些。我以后没有后悔。清华和北大各有其优点,清华强调计划培养,严格训练;北大强调兼容并包,自由发展,各极其妙,不可偏执。

  清华大礼堂古城堡结构,上覆圆顶,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相辉映。门柱两丈多高的汉白玉四根,爱奥尼式,三个圆拱形门洞,浮雕富丽精致。

  面对如此质朴的外貌,难以想象你是如何在屈辱中饱蘸着激情和热血,书写下一部自强不息的清华奋斗史,又是如何历经风雨、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培育出无以计数的大师、志士、学者,成长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精神魅力的顶尖大学。“清华”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第三篇】:游览清华大学

  清华近春园里,两湖一河围绕着秀松簇拥的宝岛,十里荷花摇曳着日光云影,玉桥横卧于田田莲叶之内,芳树陶醉在海市蜃楼旁边。“水木清华”直栏横槛白玉雕就,楼边湖色岂画笔点成?望断通过曲水,自清先生犹在,却不见当初的夜晚。

  我的清华,我的梦!我也要考清华!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孔夫子也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就是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取得意外的成功!

  我把清华校风归纳为八个字: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了整整四个年头,其影响当然是非同小可的。至于清华园的景色,更是有口皆碑,而且四时不同:春则繁花烂漫,夏则藤影荷声,秋则枫叶似火,冬则白雪苍松。其他如西山紫气,荷塘月色,也令人忆念难忘。

  学堂大楼德国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四大导师曾下榻于此,讲授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紫荆园餐厅,广厦连云,可容万人就餐,哺育着天下学子。体育馆若古堡屹立,直对着长空流云,承载着国民健康。

  人的这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梦。有的梦,我们通过努力,实现了。可是有的梦,没有得到实现。但是,无论梦想实现与否,我们都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我们收获的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们得到的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会记得,为了清华,曾经这样地努力过,这样地付出过。我的清华,我的梦!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是的。青砖黑瓦,虽不着彩墨,却记载着一段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水流澹澹,似宠辱不惊,却于默默中映照着走过它身边的每一位先贤大师。漫步近春园内,荷塘岸边,仿佛看到了身穿长袍的朱自清先生,正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忘情地吟哦:“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

  6000多亩的清华校园,亭台处处,楼阁隐隐,玉树婆娑,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蝉吟幽悠,鸟鸣啾啾,既有北方园林的恢宏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婉约丽秀,学府与园林如此珠联璧合。

  游览之余,使人深深感到清华文化底蕴的厚重,其实在人而不在物,如果说北大的恢宏在于严复、蔡元培、胡适的话,清华的光明就在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当然物质条件也至关重要,然而精美建筑到处都有,然而学济天下的大师少有。

  驻足“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不由得想起王国维先生关于人生三境界的妙论。梁启超先生慷慨激昂的声音亦每每于夜色中穿越时空而来:“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走到那宽敞的清华大学的大门前,一副景象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石头门上写着如“烫金”般的“清华大学”四个字,在那大门前面摆几盆花,什么颜色的都有:紫的、粉的、红的、黄的……这令人神往的学府敞开大门迎接着人们。一进门,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可真称得上是“群英荟萃”,有什么圆柏、红色花槐、垂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一切表明我来到了清华。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自祖国西南边陲一个贫困小县城到繁华兴盛的首都,靠自学完成高等教育学历,而一步踏入全国最高学府殿堂学习,我不敢想,也想不到。从呀呀学语到翩翩少年,从青年而立到不惑之时,能到北京、能进清华,是烧了高香,做了美梦啊。我是上帝的宠儿,是拥有最高幸福指数的幸运者。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第四篇】:清华大学随笔

  在学习期间,我曾经用空余时间游览了清华大学的校园。我观二校门,看工字厅,游近春园,览万泉河,赏荷塘美景,听闻亭钟声,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欧美的古典建筑尽收眼底。漫步在清华校园,徜徉于林间校道,我们悠闲自得,心旷神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的校园散发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行胜于言”的精神魅力,展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青春的文化气息,以及严谨的治学风范。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

  在校园路上,粗览校园环境,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香阵阵。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一紫荆公寓。漫步近春园遗址,假山叠嶂,树木葱茏,沟渠纵横,座座石桥架于水面之上,但桥下水很少。在这仲夏初秋季节,亲身领略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美景。园子中心广场四周的树丛竹影中,散落着孔子和吴晗先生的塑像。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高级研修班”的58位同学每天背着书包,踏着单车,结伴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感触尤深的是清华文化的无所不在,润物无声。

  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区,也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到处都是绿草茵茵,树木葱笼,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百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教授们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清华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建校近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秉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教育理念,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党政干部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尽管外面是喧嚣的世界,而校内却是安静的课堂。看到校园内清华学子潮涌一般的自行车流,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赶超的脚步。看到操场上矫健的身影,你完全可以相信,“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信念正在锤炼清华学子的体魄和意志,也正在积蓄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游览清华大学的随笔【第五篇】:清华大学

  一到清华,就被清华的树深深吸引了。

  我们入住的甲所,地处清华大学工字厅南侧校友林中,环境清幽,雅致。解放前曾作为清华大学校长的官邸,现为清华校内著名的专家招待所。

  一出门,一片蓊蓊郁郁的树林便映入你的眼帘,这便是清华园著名的校友林了。那一棵棵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直冲云霄,正值暑期,我和儿子一头扎进树林里,身处茂密林中,烈日下的烦燥荡然无存,颇感凉爽美妙。和儿子手牵手踱在树林中间一条弯曲的路上,思想顿时凝重起来,仿佛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这些大师们离得很近,寻觅着他们在这条路上匆匆的步履,感受着他们不凡的才华以及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这一棵棵亭亭如盖的大树,难道不是大师们挺拔的身影么?他们的精神不灭。

  树林的北面,是闻名遐迩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的这片美文,让我对这片荷塘早已心驰神往。荷塘果然是曲曲折折,荷叶挤挤挨挨,荷花在碧绿叶子的映衬下,也颇有珍珠,星星,出浴美人的范儿。我坐在荷塘边,轻呤着一代大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揣摩着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先生开篇便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底什么样的事情让他内心波澜起伏呢?当时时局的动荡?清华教授之间的林林总总?还是因为哀痛“为中国而死”的清华学生韦杰三?放眼望去,朱先生的塑像在荷塘那边静静地伫立着,我且受用江南才子那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好了。

  西校门游泳池附近,有一座书卷的雕塑,一本本的书摞在一起,足足两米多高,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清华学子的努力和用功,我“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知道吗,每一个清华学子,都要做到这么高的卷子,读这么多的书,只要你也用心读到这么”高”,也能来清华。“啊?这么高啊?”儿子诡秘地笑了。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一位骑着单车的女学生走了过来。女孩子一头长发,斯文,清秀,她含笑问我们,你们需要讲解校园么?我可以给你们当导游。我欣然答应。清华女生又找来两辆单车,我们跟着她,骑车游清华校园。

  从古老的二校门,到胡锦涛学习过的水利工程馆,从清华图书馆、大礼堂到古月堂、工字厅、水木清华,每到一处,女生都细细地给我们讲解。我们得知,清华女生来自安徽农村,父亲在村里当兽医,兄弟姊妹共四人,她排行老大,她说,她上中学时,11点前没休息过,考上清华,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和儿子相视一笑,这难道不是对儿子最好的励志么?相信比什么学习班都起作用。

  清华女生告诉我,她在清华攻读了六年,现为经管学院研二的学生,同学们都放假了,她依然在学校勤工俭学,为父母分担压力。我被女孩子的坚韧,懂事感动了,多么勤奋、踏实、独立的一个寒门学子,临走时,我塞给了女孩子二百元钱,尽管她只是收一百。更让我沉思的,是清华女孩微信上的一段文字: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清华路边成堆的自行车,参观清华的一队队旅游者,母校留影的一簇簇清华毕业生,当这一切已经成为熟悉而独特的风景时,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在清华的时间过得太快,临行时,内心酸酸的,满是不舍。儿子背着行囊,慢腾腾地走着,猛得回头朝甲所附近的校友林、工字厅挥起手臂,大声喊到:“清华!我会回来的!”我喜不自胜,当场提对联一幅,上联:今日妇携子千里迢迢清华探夫君 下联:明朝夫携妇喜气洋洋清华送学子 横批:爱学不学 老公哈哈大笑,说,哪能是爱学不学,应该是刻苦努力。

延伸阅读
优秀的教育随笔范文【第一篇】: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你  我与你们的相遇,始于去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九月……  其实,我清楚,你们早就知道我会担任你们的班主任,我也知道你们不止一次地猜想,新班主任会是怎样的角色,你们也在班级群里不止一次地讨论,新班主任的种种,但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环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今天下午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王立军老师的讲座《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感受颇深。  王老师首先从自己上午走访学校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入手,肯定了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完全契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战略的。然后从大家关心的课堂开始谈起,如何让每天的忙碌更有意义。课堂上要扣紧学情,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6
官场的人争的是名利,那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呢,在我们的眼中,争来争去,职称就是我们的名利吧。为了职称,攫取优秀模范的名额,参加各种公开课的比赛,课件比赛,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在职称的阶梯上层层攀爬。  今天我发现同事的手中拿着几张荣誉证书和一本杂志,好奇地打开看,原来是他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取的荣誉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6
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的更远。  直至今天,才发现有些事错过了,就永远的错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90后的青春随笔(一)——跋涉青春  也许你为了心灵上的那一方绿洲而艰难地跋涉在浩瀚的沙漠;也许你曾为了煮干那一汪思恋的清泉而去上演了一段普罗米修斯偷盗火种的故事;也许你曾满怀真诚的向往编织着梦中的花环,也许……当岁月的风毫不留情地从你身边悄然滑过,你惊恐地发现一夜之间春天已经走远,水落日出的竟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爱的艺术随笔(一)——何为爱情  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而给创造者幸福。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最后还是流下悔恨的泪水。他们浪费当前的时间,把今天的事情理所当然地推到明天,这样明日复明日,最终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汗水甚至于泪水。  岁月无期,历史的长河滚滚滔滔,多少个惊涛破浪的历史事件告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法学随笔【第一篇】:法学随笔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春日,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70岁那年,他被古希腊雅典城的五百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的罪状是慢神和蛊惑青年,事实证明了这些全是原告的诬陷。在等待执行死刑的这一段时间内他还有机会逃生的。他的好友克力同和其他朋友筹划好了一切,万事俱备,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对于大学四年,我不清楚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大学会是怎样的,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不会写什么计划书,现在就强迫自己干什么。走到哪就欣赏哪的风景。  暑假时看了一本“异类”的书,叫《大学,读什么》,肯定有很多人批判这本书,但是我赞成里面的大部分观点,几乎所有人认为逃课是不好的行为,包括那些为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大一新生随笔【第一篇】:我的感想我开始想念你们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思潮,也许,我只是对新环境新事物还不太适应。毕竟,这个城市,太陌生。转眼间,我大一了。一切都好似梦境,总有一种错觉是昨天我们还坐在高三的教室里,今天竟然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指头触动键盘的一瞬间,内心却又开始隐隐作痛,不得不感叹时光如流是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