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峡大学教务处]三峡大学赏花随笔

大学随笔 |

时间:

2019-11-16

|

【www.baibaidjt.com--大学随笔】

  花朵是美丽的物语,赏花不妨当做一种闲情雅致。三峡大学里面的花十分美丽,有各种各样、姹紫嫣红的花儿,去观赏一下这些漂亮的物语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峡大学赏花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欣赏!

  三峡大学赏花随笔【第一篇】:五月赏花随笔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庭院里各类花草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蓓蕾初开,有的迎风怒放,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赏花自古有之,古人赏花按时代有: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茗赏等,其中以唐代酒赏,五代香赏,明代茗赏最具特色。

  所谓曲赏,即赏花咏歌,为唐代喜好。《花九锡》中“翻曲,新诗(咏)”用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视觉与听觉尽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赏,饮醇香美酒,赏花助酒兴。欧阳修诗云:“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开花”。曾插花百瓶,醉饮其间,传为佳话。香赏,插花燃香源自五代,以花香巧配燃香,而增奇效,明代袁宏道却以香赏残害花命为由,极力反对。谭赏,为品赏,品花重在品论花木之形,以获心得体会之趣,提高创作与鉴赏水平。茗赏,插花品茗在宋时已流行,将“插花、点茶、梵香、挂画”合称生活四艺。明代袁宏道极力推崇,其《瓶史》中曰: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茗赏被称也为“醒者的艺术”。

  三峡大学赏花随笔【第二篇】:落花情调随笔

  从古至今,人们给赏花中注入了多种情调,有人寻芳远去,醉饮花下;有人围栏移木,汇簇芳丛;有人摘枝插花,闻香斗艳。总之,花卉的美姿芳容被囊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鲜花把世界装扮的绚丽多彩,人们成群结队,沉醉于花山树海之间,尽情地领略花给人类带来的美境妙趣。

  正视花开花落,静心观之,是超越世俗的境界。人类应当向大自然学习,学习鲜花的品质,在花开的季节,竞相开放,宁静恬美,娇艳欲滴,婀娜多姿,浓香醉人,把生命全部的美,全心全意的奉献给人类,当生命终结的时候,花落得平静淡然,花开使人神往,花落令人尊重,《红楼梦》中的黛玉把落花收集起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黛玉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的一个侧面,给落花以隆重的葬礼。

  三峡大学赏花随笔【第三篇】:花开随笔

  花开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美好,花落让我们品味生命的可贵,花源自大地,回归泥土,完成周而复始的过程,一颗花草在一年中只开放一次,花的生命就结束了,生命短暂易逝令人感慨,花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人们,绝不以花开绚丽而喜形于色,也不以花落悲凉而伤感,只有静看花开,善待花落,从中体悟人生真谛,才会留取芳香在身边。

  多年前,看到七堇年的一句话:“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竟百感交集,唏嘘不已。有时在想,一个年轻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境遇,能看到岁月的刻薄与荒芜。少年青春,风华正茂,萌动着的,正是一颗躁乱的心,何以得见岁月深处的沟壑?

  近日重读,有了一番新的感触。我依稀瞥见过去的影子,在长满了荒草的青春里穿行。那些年的错误与义无反顾,竟成就了现在一颗日趋沉淀的心,开始有了些回味与怀念。人活在世间最精彩的,不是权谋富贵,而是人生百味渐渐沉积,铸就泰然自若的胸襟。

  其实我们的时光,一半在荒芜着,一半在回味着,走得越远,回忆就越近。我曾在三峡大瀑布旅游时,有幸与一钓鱼的老者交谈。在一个洄流处,老人端坐石上,任由鱼漂随着水流左右晃动。我十分好奇,老人是如何得知鱼儿上钩的。老人微微一笑,说,只要心静,自然能知晓鱼儿是否上钩。又一声轻叹,我打了几十年的鱼,现在老了,只能用这鱼竿过过瘾了。拿着鱼竿,我才会有一些回忆与安宁,老伴走了,儿子在外地,只有这里,我才不会觉得孤独。你们在看我悠然自得,我也在看着你们,就像看着世间百态。

  三峡大学赏花随笔【第四篇】:竹林风雅随笔

  成簇的迎春花,明亮夺目,作为春的使者,她们理应率先进入游人的视野。这迎春花是我见过最美的,一团一团紧挨着,肆意绽放。这本就是她们的季节,没有理由谦逊。她们也深知这一点,也不顾及,扭动,在风中扭动,摇曳着最洒脱的舞姿。黄橙橙,金灿灿的,像浪一样起伏,绵延到山顶。

  我们一行人在这金色的海洋中流连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迎春花。穿过拥挤的人群,我不禁感叹大自然这幅画卷神奇的构色,转眼从明黄变成了翠绿。整片的竹林,修长挺拔,绿的脆生生,绿的扎眼。竹林当中蜿蜒一条曲径,幽深静谧,走进去顿觉凉爽,清澈。

  我在竹林中稍稍停留了一下,很享受这种清净。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他对竹子的喜爱。不单单是他,古代很多文人都对竹子青睐有加。竹作为君子的代表,中通外直,体现着谦虚的美好品德,也往往寄托着文人的人格理想,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和竹子的德行尚且差得远,也很想亲近亲近,沾染一些好的习气,附庸一番风雅。

  三峡大学赏花随笔【第五篇】:桃花风韵随笔

  沿着山路向前,很快我又落入了世俗的世界。眼前的桃花用浓妆艳抹刺激着游人的视网膜,迷乱人的心绪,使人们都完全沉浸在这花海中。阳光下,桃花的红简直会灼伤人的双眼,那澎湃的鲜艳色调,浓烈、高贵。连鸟也经不住诱惑,三三两两在花丛中跳跃腾挪,偶尔还衔一支花,落在溪边看自己的倒影是否娇俏。游人们耐不住花的清香,凑上前去,深吸口气,陶醉,做一个幸福的回味。照相机在此时派上了用场,把这开的放肆的青春记录下来。孩子们有的玩儿的疯了,抱着树不撒手,在花儿一样的年纪陪着花开,这真是幸福。

  桃花的风韵真是厉害,我们从这片桃树离开,竟都再没了欣赏其他花木的兴致。一行人随便的踱着,顺着湖边。岸上的杨柳轻飏,柳絮在风中绕着人躲闪,忽高忽低,然后慢慢荡到湖的中心。几只游船摇摇晃晃,衬着“柳絮雨”,倒像是诗里的江南,似真似幻。

  走的累了,寻一处亭歇下,廊边也栽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十分秀气,怯生生地半开着。这里是没人会注意的,人们往往被绚烂的外表吸引,像那片桃花。眼前这小花,默默无闻,却也有自己的情致,自己的气度。这里背光,花长得并不高,却也不曾放弃,咬着牙向上窜。跟桃花的张扬相比,我更爱这份低调,这份专注。

延伸阅读
优秀的教育随笔范文【第一篇】: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你  我与你们的相遇,始于去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九月……  其实,我清楚,你们早就知道我会担任你们的班主任,我也知道你们不止一次地猜想,新班主任会是怎样的角色,你们也在班级群里不止一次地讨论,新班主任的种种,但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环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今天下午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王立军老师的讲座《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感受颇深。  王老师首先从自己上午走访学校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入手,肯定了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完全契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战略的。然后从大家关心的课堂开始谈起,如何让每天的忙碌更有意义。课堂上要扣紧学情,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6
官场的人争的是名利,那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呢,在我们的眼中,争来争去,职称就是我们的名利吧。为了职称,攫取优秀模范的名额,参加各种公开课的比赛,课件比赛,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在职称的阶梯上层层攀爬。  今天我发现同事的手中拿着几张荣誉证书和一本杂志,好奇地打开看,原来是他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取的荣誉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2019-11-26
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的更远。  直至今天,才发现有些事错过了,就永远的错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90后的青春随笔(一)——跋涉青春  也许你为了心灵上的那一方绿洲而艰难地跋涉在浩瀚的沙漠;也许你曾为了煮干那一汪思恋的清泉而去上演了一段普罗米修斯偷盗火种的故事;也许你曾满怀真诚的向往编织着梦中的花环,也许……当岁月的风毫不留情地从你身边悄然滑过,你惊恐地发现一夜之间春天已经走远,水落日出的竟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爱的艺术随笔(一)——何为爱情  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而给创造者幸福。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最后还是流下悔恨的泪水。他们浪费当前的时间,把今天的事情理所当然地推到明天,这样明日复明日,最终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汗水甚至于泪水。  岁月无期,历史的长河滚滚滔滔,多少个惊涛破浪的历史事件告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法学随笔【第一篇】:法学随笔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春日,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70岁那年,他被古希腊雅典城的五百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的罪状是慢神和蛊惑青年,事实证明了这些全是原告的诬陷。在等待执行死刑的这一段时间内他还有机会逃生的。他的好友克力同和其他朋友筹划好了一切,万事俱备,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对于大学四年,我不清楚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大学会是怎样的,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不会写什么计划书,现在就强迫自己干什么。走到哪就欣赏哪的风景。  暑假时看了一本“异类”的书,叫《大学,读什么》,肯定有很多人批判这本书,但是我赞成里面的大部分观点,几乎所有人认为逃课是不好的行为,包括那些为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大一新生随笔【第一篇】:我的感想我开始想念你们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思潮,也许,我只是对新环境新事物还不太适应。毕竟,这个城市,太陌生。转眼间,我大一了。一切都好似梦境,总有一种错觉是昨天我们还坐在高三的教室里,今天竟然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指头触动键盘的一瞬间,内心却又开始隐隐作痛,不得不感叹时光如流是学生随笔 > 大学随笔
2019-11-1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