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

【www.baibaidjt.com--心情散文】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第一篇】:陪家人吃饭

  最近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父母一起吃饭。父亲和母亲都爱吃鱼,我找到了一家口味很棒的鱼煲。找一些理由,拖着父母去下馆子。没想到,父母也对这家鱼煲赞不绝口。我心里乐开了花,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妹妹这个小丫头啊,她喜欢冰糖葫芦,喜欢油炸鸡柳,鸡腿。我呢,喜欢黄焖鸡米饭,雪菜肉丝面,台湾手抓饼,我们都是爱极了这些小吃。于是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去步行街或者小吃街去尝尝这些美食,一起吃饭是我们姐妹俩之间温馨的往事。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奔波,说实话,很多年没陪家人一起吃饭了。回到家乡工作,也是从早忙到晚,回到家,也是夜深。后来想一想,我们努力的工作都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我挚爱的家人。还有那些好久不见的朋友,我真的很想和他们一起吃顿饭呢。哪怕是一晚雪菜肉丝面,也是极好的,这些是无关菜品,无关其他。因为看到对方的时候,我能发现对方的眼窝深了,或者胖了瘦了。这远远好过朋友圈的点赞无数,和说了无数句的“有空一起吃饭啊”,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真的面对面的聊一聊呢。

  都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关心一个人,总是先关心对方有没有吃好饭,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很多人忙的是生意上永无止尽的饭局,可是对于至亲至爱的人,却很少时间一起吃饭了。我们都说自己太忙了,要努力工作,要应对外面的一切。我见过的人中,有在国外工作的,说是在国外多赚点银子给妻儿生活。我也很纳闷,难道在国内赚不到我们的生活费用麽?

  我们这么拼命,这麽忙,是为了什么呢?可有多久没陪亲人一起单纯的吃饭了?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第二篇】:父母和吃饭的故事

  老头子是食堂里的帮厨,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却大摇大摆。说着一口带着浓重江西口音的普通话,声音很震耳。

  每天经过食堂,我都会看到他站在食堂门口桌子旁边切菜,他切菜的动作很有力也很利索,切得菜板“咚咚咚”直响,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菜切好放到装菜的篮子里。之前我是很少去注意他的,但经过那天之后,我便慢慢地开始很他熟悉起来,每次路过食堂总是经不住留意一下他。

  我是一个吃饭吃得很慢的人,每次总是吃到食堂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吃。那天中午,其他同事都吃完走了,我还坐在那里慢慢吃。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开始收碗筷、抹桌子了。阿姨们收到我坐的这一桌时,见我还在吃,只好站在一旁边等边看着我吃,我也边吃边望着他们,我从她们的眼神里可以读出她们在对我说:快点儿吃,快点儿吃呀,吃完我们好收拾,好早点下班啊!因为我比较瘦,每次都想多吃一点所以饭也盛的多,加上我本来吃饭速度就慢,所以每次都让她们等的比较久。

  这时,那老头子大摇大摆地赶了过来,对我说:“你每次吃饭都吃得这么慢,像个女人一样慢吞吞的,做事要讲究效率。”他那种语气,那种表情,看不出他是在开玩笑,但我知道他是故意在和我开玩笑,因为他不可能冒着被别人投诉的风险去做这种傻事。其实不管他是不是在开玩笑,我也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的慢吞吞而耽别人的时间,加上我吃得也有七分饱了。于是我故作生气地端着碗起身准备离开、老头子以为我是真的生气了,马上露出笑容对我说:“靓仔,靓仔,和你开玩笑的啦!慢慢吃啊。”虽然我有点反感他说话时的语气,但我还是练练点头笑着对他说“我知道,是我自己吃饱了。”于是,便转身离开洗碗去了。

  下午下班吃晚餐的时候,或许是老头子觉得中午对我有所愧疚,他端着他的饭碗,边吃边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把碗放在桌子上,望着我说:“靓仔,今天中午是和你开玩笑的,不过你吃饭真的吃得很慢啊,平时在家应该也吃得很慢吧?”老头子的声音比平时小了很多。

  (二)

  上午坐在办公室,闷热的天气让人心里烦躁不安。眼睛盯着屏幕,手无力的敲打着键盘。有时候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过的很无聊,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想着,想着,心里就更加烦躁了。

  “砰砰砰”这时,有人敲办公室的门,我抬头一看,是公司打扫卫生的阿姨。她的头发有点乱,额头上布满了波浪一样的皱纹,消瘦的身材如竹竿一般。她面带笑容的说“你好,打扰一下。”我本来对她没有什么偏见,但她一说话露出的那满口黄牙让我很反感。

  “请问有什么事吗?”我不屑的问道。

  “是这样的,我看了一下我的工资条,有点问题,过来和你说一下,麻烦你帮我改一下。”

  “你的没错啊!”我理直气壮的说。

  “不应该在我工资里扣社保的,我满了五十岁,社保是买不了了,麻烦你再查一查。”她显得有点激动,口水都喷到了我桌上。我正想和她再理论,人事专员赶了过来,和我解释了一番。听了他的解释我打开系统再次查找,发现在买社保人员的名单中确实没有她的名字。

  “好吧?那我帮你改一下工资条。”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才20几元用的着这么激动吗?还喷我一桌子的口水。那扫地的阿姨继续面带笑容地说:“谢谢你了,太感谢了。”她边说边用一只手撑着腰走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我在公司走廊里碰见了她,她正在清理垃圾桶。她熟练地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往黑色大塑料袋一倒,然后清扫地上的碎屑垃圾。她连口罩也没戴上,见到了我,冲我一笑,同样露出了那满口黄牙,而这次我对她并没有之前的那种反感之前,而是对她突然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你怎么不戴个口罩呢?”我问她。“戴口罩太麻烦了,不习惯,也喘不过气,我本来就是干粗活的,也就不讲究那么多了。”她说完就拖着黑色大垃圾袋朝外面走去了。我有点好奇他为什么年过半百了还在这里干着这么累这么脏的活,而且工资又不高。直到那天去仓库盘点,我才明白原因。

  那天去仓库盘点,看见她在仓库坐在那里用手折纸盒,这些折好的纸盒是要用来包装成品的。她被纸盒包围着,那么多的纸盒她一个人在折,这要折到什么时候呢?我走过去问她:“你不是只负责打扫卫生吗?怎么在这里折纸盒呢?”

  她面带笑容说:“哦,这个活是我自己揽的,也算是兼职吧!我折一个就有4角钱,像这一堆我都折完的话大概有400多元吧。”我一看,那么一大堆纸全部折完要折到什么时候啊?“你这样拼命的干活不累吗?”我问她。

  “累是累点,但能多挣点钱呀!”她一边和我说话一边非常熟练地折好了一个纸盒,她干的很起劲。

  “你到了社保都买不进的年龄了,应该回家去享福了,不应该在这里这么拼命的干活呀!”我真直接的对她说。

  “哎!”她长叹了一口气,“我也是没办法呀!我不出来赚点钱,我儿子娶老婆哪来的钱呀?我儿子都二十九岁了还没结婚。他之前有个女朋友,在大学里认识的,有整整六年的感情,后来她女朋友和他分手了,跟别的男人结婚了,因为她女朋友的父母要求我们家在市区买房子,买车。我们家是打工的哪有那个钱呢?最后,他们只好分手了,她女朋友也选择了和别的男人结婚了,那个男的在市区有房有车,我儿子很伤心,说这一辈子不结婚了。唉!”

  说到这来,她不禁又叹了一口气,“所以我只能出来挣钱了,挣一点是一点。”她说完又面带笑容的望着我,虽然她生活艰难,但看得出她对生活还是挺乐观的。我听完她的话,也有点替她儿子抱不平,不过我安慰她说:“这个你就不要太操心了,可能是你儿子感情很专一,一时说的气话,等他心情恢复好,他还是可以娶到一个好老婆的,这个世界上好女孩还是很多的!”她知道我是在安慰她,笑着对我说:“借你吉言,你们年轻人要努力啊!”我点点头,然后盘点去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妇女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这么努力的干活,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爱情,友情,甚至是亲情都渗透了一股铜臭味。很多女孩的父母要求自己的女儿找对象要找经济条件好的,要有房有车的,聘礼要有多少的。虽然这些要求提现了女孩子父母们对自己女儿的一种爱,但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攀比,虚荣心理在作怪。他们只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方面的享受,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是否真的快乐。

  而男方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好的未来,原本到了应该享福的年纪了却再怎么辛苦劳累也外出挣钱。这些都提现了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但是这些爱啊多少会让人觉得很累。希望可以少一些攀比和虚荣,多一些友爱和笑容。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第三篇】:请客吃饭与父子关系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推广孝行天下的事迹。然后我想到当时孔融曾经提出的子无行孝论。仔细想想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感觉就好比的请客吃饭这事件中的主人与客人的关系。父母把孩子生下来抚养。好比把人拉去吃饭,就应该管客人的饭。孩子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生存能力,理所应当尽到抚养义务。至于这顿饭吃的好坏,要看钱包了,钱多就请吃顿好的,没钱就吃点实惠的。前提是要让客人吃饱。哪有请人吃饭还不管饱的。也没有随便弄点烂菜叶子糊弄客人的道理。既然请人吃饭就要好好款待。除非主人跟客人有仇,要故意找事阴他。当然也有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跟仇人似的。前提是这孩子有可能不是自己亲生的。既然真心邀请客人吃饭当然不能怠慢。如果把客人约出来了,又反悔不想请了。那你趁早打消请人吃饭的想法。请客吃饭没有好坏,根据自己能力,量力而行。看人家请的花天酒地的,自己囊中羞涩,就觉得愧疚那也没必要。就五十块钱非要请去五星级酒店,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请吃的太好油腻了客人也会得肠胃病的,让客人吃好了就是完成任务。所以父母没必要什么都给孩子弄最好的,这样的心态有点犯贱。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可能让孩子最后跟着坏了心态。作为请客的主人也不该抱着要客人回请的心态,主动要客人回请或是直接告诉客人说:吃完我的你要回请哟。没这么请客的。也没道理要求人回请。是你主动要请人家的。吃完了憋着要人请你吃饭。这是什么道理。说不好听有点臭不要脸。抱着别人回请你的心态请客吃饭。不如不请。回不回请是客人根据这顿饭好坏决定的,如果这顿饭吃的很好,吃的其乐融融,客人想回请就回请了。不想回请也是有道理的。比如吃坏肚子,吃饭中有矛盾了,吃完了就再也不想吃了,或者客人没钱回请了。都是可以不回请的。如果把这个道理放在伦理逻辑上就是子无行孝论。那就说,孩子养到有独立生存能力后,就不用管再去管他。做父母的义务已经完成。但切记不要把养老责任压在孩子身上。西方国家中,孩子成家立业后是要去谋求个人发展,很少去把大量精力放在侍奉老人身上。而老人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会要求子女来养老。因为他们有退休金。有些子女有能力赡养老人,有些子女即使想去赡养老人也是没有经济能力的。甚至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里自己能否养活自己都是问题。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要照顾自己,那只能增加子女的生活压力。还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长大后冷漠父母,也是做父母的咎由自取。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孩子。毕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没有尽责是有一定原因的。

  尀为扮演客人角色的子女在这顿饭局中,应该尽量选择客随主便的原则。主人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也可以自己点菜,但要看主人的财政是否允许。不管主人经济能力,狂点些东西,超出主人经济能力之外。如果这样那就是敲竹杠,缺德。除非你跟这家主人有仇。故意使坏。应该尽量迎合主人,陪他把这顿饭吃的开心。这是作为客人应该尽到的义务。既然人家请你吃饭那就别出幺蛾子,让主人犯难。这也就是作为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尽量别给父母出难题,惹是生非,因为这会破坏气氛。让父母觉得不该养你。并且惹事最后都是父母给你处理。至于回请这事就看客人了。客人觉得吃的不错,吃饭期间跟主人其乐融融,想回请那没的说。如果不想请客那也是情理之中,没道理你请我我就必须请你。更没道理去规定回请的标准。别人请你你不论吃的好坏都要回请一次的混账逻辑也只是出现在中国的传统道德孝道了。这必须回请的规定,也出现在现行法律当中。要求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且全国提倡这扯淡的逻辑。子女有权利自由选择是不是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去孝顺父母。而不应该规定他们必须孝顺。

  至于父母老了的赡养问题应该是由国家的义务。因为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理应保留一部分用于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作为不备之需。而不应该由子女去承担义务。而现行法律规定和大多数人认为,根据中国传统混乱的赡养逻辑,子女必须承担赡养义务。那些没有经济有限的子女无法尽到赡养义务。但这样一来,那些剩余价值谁从中渔利了。孝行天下,这混帐逻辑推广的初衷也像请客时候盼着人回请龌龊思想一样。都有些事不可告人原因吧。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第四篇】:陪家人吃顿饭

  我一个朋友,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不管多忙,每个月一定要跟两个最好的朋友吃顿饭。菜品怎么简单都好,哪怕只是一碗杂酱面。

  其实,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约着见一面,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几个朋友约吃饭,每次微信上都说,什么时候约着一起去啊。对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时候”真的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有那么一天,订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约了,碰巧领导临时让你加班,说好的聚餐就又耽搁了下来。

  我问那个朋友,你是怎么坚持那个习惯的?或者,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会不会就变成了一个形式?

  朋友说,“我一直觉得,朋友圈再多点赞,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面条。现代科技是很发达,可是,毕竟不如面对面来得温暖。热气氤氲中,朋友见面聊天,相谈甚欢,还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开心啊……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电脑或者微信背后能够感知到的。”

  那么,你有多久没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顿热气腾腾、推心置腹的饭?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觉得跟家人朋友吃饭原来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那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讨合作协议的细节。那天的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五点,依然有许多细节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决定回房间休息三个小时,然后再议。对方项目团队里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立马收拾东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赶。

  “就在旁边的酒店凑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说,“你这路上往返就得两个小时呢。”

  他笑着摇摇头,打个出租车走了。

  他赶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轻手轻脚做好了早餐——她最爱吃的三鲜面,外加一片烤面包、一个荷包蛋。两个人迎面对坐,笑意嫣然,边吃边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八点钟前又回到了会议室。

  中午开完会,正好跟他一起下楼去自助餐厅,于是就聊起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几天老婆身体不太舒服,请假在家休养,而他工作这么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顿早餐,是他们一天惟一能说会儿话的时间。他不想错过。

  我问:“你们是刚结婚不久吗?还处在新婚甜腻的阶段。”

  “不是,我们认识十多年了,结婚五年,孩子两岁。”

  我有些诧异了。这样的状态,按理说,不太会这么在意一顿饭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伙子说,之前其实也不这样。在那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赏识,升了职,从此似乎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项目计划,见不完的客户,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态,往往连周末都会搭进去。

  连轴转了几个月,有一天,突然觉得心慌乏力,站不起来,眼前一黑,就那么倒在了电脑旁。同事赶紧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累出了毛病,这下不得不休息了。

  养病期间,父母过来照顾他,每天换着花样儿做他爱吃的。老婆给他送到病房来,就坐在床边,看着他慢慢吃完。

  “我那会儿就在想,假如当时有个好歹,醒不过来了,我最遗憾的是什么。有一个项目没有争取下来?最想要的那辆车终于还是没有攒够钱买?说好的换个三居室,结果还是只能挤在50平的蜗居里?都不是!”他说,“我竟然觉得好久没有跟家人吃一顿像样的饭,怎么那么让人难受呢?”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元,包容性也越来越强,可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怎么还是那么单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开着好车,住着豪宅,的确是人生赢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地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被单位派驻国外两年。任期结束前,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再延一个任期。他开始纠结,驻外的好处是,收入比在国内高不少;劣势是,特别忙,并且由于时差的关系,经常会出现他还在睡梦中,国内的电话又打来的情况。但他想着,不如趁自己还年轻,多赚些钱吧。情感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于再在国外呆两年。

  他回国休假那天,一进家门,就看到饭桌上摆着一大碗山药炖羊肉。爸妈一个劲儿地让他多吃,说有养胃的功效。他这才想起来,有一天,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说因为加班,生活不规律,胃不好了。父母的电话、老婆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他应付了两句,赶紧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想到,家人一直惦记着,知道他一个人吃不好饭,就希望他回家时,能帮他好好调理调理身体。

  这种久违的温暖,让他回忆起过去——上学那会儿,每天早上出门之前,妈妈都问他今天想吃点什么;刚结婚那会儿,一有空闲就跟老婆手牵着手去菜市场;离开家了,每年春节前,妈妈老早就开始张罗他爱吃的东西,盼着他回来。可是,什么时候,我们忙得忘记了那些温暖,忘记了那些期盼,忘记了那些陪伴。

  家人那么爱你,如果你忙得连吃口热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会心疼的。如果他们准备好一大桌子你喜欢的饭菜,你却忙得没时间回家,他们会失望的。如果你爱的家人一直生活在心疼和失望中,你再努力奔忙,又有多大意义呢?

  就因为那碗羊肉,他决定不再延期。他说,年轻人要拼搏要奋斗,这没有错。但我们是不是常常以此为借口,过度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等忙完这个项目再说,等熬到下个月再说,等赚到这笔钱再说……等来等去,你发现,有很多事情,如果今天不去做,可能就再也来不及了。

  之前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费力地用筷子夹菜,夹不起来,急得大哭,终于吃到嘴里,就破啼为笑;大人还没坐齐,一个孩子就拿着筷子想去夹菜,被爸爸阻止,直到长辈先开动,孩子才能伸筷子;一个年轻人过年回家,跑到厨房看老妈做饭,老妈夹起一块肉就塞到儿子嘴里;一个老汉独自在家过年,邻居叫他一起吃团圆饭,他有些不好意思,邻居热情地说,“就是多双筷子嘛”……

  为什么一双筷子能寄托中国人那么多的情愫?这其中,有文化的渊源,有家风的传承,更满含对阖家团圆、彼此陪伴的祈愿。

  而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交通是越来越方便了,可回家的路,却怎么越走越长了?通信也越来越便捷了,可是,我们见面的时间怎么反而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起吃顿饭,怎么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我知道,你很忙,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来。

  只是,不要让忙,成为不好好回家吃饭的理由。

  不要让电子产品,冲淡了我们渴望彼此陪伴的温情。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顿饭,那么温暖,你一定不要错过。

  和父母吃饭的随笔【第五篇】:请父母吃饭

  气温是条变色龙,察言观色的本性不易。在风雨的敲打下,气温见风使舵地变化着体温,由前两天的三十出头直降至今天的二十来度。雨是半夜时分潜入关中腹地的,淅淅沥沥唱个不停。在立夏之后,说是春雨可有点晚,说是夏雨可有点早。既没有绵绵的柔情,也没有狂暴急促的激情,只是不紧不慢地滋润着土地的干涸。

  清晨六点钟,当我叩响老家的门环时,年迈的父母还没有起床。因为今天下雨了,整日辛劳的父母难得身心放松,多点休息。

  母亲开门见是我,吃惊地问:“下雨了,你怎么回来了?”

  我说:“昨天晚上就回来了,在同学那儿住了一宿,今天本想帮您们干点农活,谁知下雨了。”

  母亲说:“天气凉,快到炕上去,我这就去做饭。”

  父亲听是我的声音,也起床披着衣服走出房门,对我说:“你没有看天气预报,这两天都有雨,地里的活也干不成。”

  我对父亲说:“昨晚没有看。”

  其实,这个周六周日我是肯定要回老家的,与下不下雨无关。一是“五·一”小长假没有回家,二是本周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虽然这是个什么日子母亲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母亲也不会在意的。

  吃过早饭,母亲收拾完锅灶碗筷后,一家三人坐在热炕上拉起了家常。父亲说了说家里农活的计划,母亲聊了聊亲戚朋友的近况,我讲了讲妻子的工作和儿子的学习情况。言谈中,时间走的真快,不知不觉中到了11点了。

  雨仍然没有停歇的意思,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雨棚,虽然没有风,气温仍是个听话的孩子,乖巧地遵循着雨的心思。但父母的热炕头,还是让我倍感温暖,沉沉欲醉的暖意勾引着我的睡意。

  母亲看看说:“你先休息一会,你媳妇今天还在上班儿子又要上课,我去做饭,吃完饭,你早点回家。”

  说完母亲准备下炕。

  我说:“您不用做了,12点我带您们去县城里买果树农药和果袋,顺便请您们吃个饭,吃完后,我再回去。”

  母亲说:“你又乱花钱,不用了,中午我给咱们做拉条子棍棍面。”

  父亲也说:“就照你妈说的,你别浪费钱了,你后面的事情还很多,现在还是节约着花。”

  母亲对父亲说:“你去买棍棍面,我现在烧水炒菜。”

  也许父母不知道,我现在不是学生时期特爱吃棍棍面了。现在说起棍棍面,我实在不想吃,也不敢吃,吃了胃就难受。

  我对父母说:“我不想吃棍棍面。”

  母亲问道:“那你想吃啥饭?”

  我故意地说道:“想吃羊肉泡馍。”

  母亲一听,这下可为难了,一是没有食材,二是她压根就不会做。

  父亲看出了我的意思,对母亲说:“那就让他开车带咱们把果树的农药和果袋一买,也省得我去县城买了。”

  母亲一看也只能如此,便一同去了。

  到了县城,置办完了果树所需物资外,我对父母说:“咱们吃饭去。”

  父亲说:“这里有啥吃的,咱们回镇上吃吧。”

  母亲说:“回家吃,我一会儿就做好了。”

  我没有接母亲的话,对父亲说:“镇上有啥吃的,能与县城比吗?在县城,您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父亲说:“镇上有个大拇指饭店,开了十几年了,很有名气,方圆几十个村子的人家过事都在那儿包席,那儿的泡馍也不错,很有名。”

  二十多年了我不太回家了,对村里镇上的许多变化不甚了解。听父亲这么一说,我点头同意了。

  到了大拇指饭店,来吃饭的顾客确实很多。我问父亲吃什么,父亲说吃泡馍。

  母亲从来不吃肉,喜欢吃清淡的饭食。我问母亲吃什么,母亲的回答让我吃惊,她居然想吃拉条子炒面。

  我担心母亲的肠胃,对母亲说:“您能消化吗?”

  母亲说:“能消化。”

  父亲在旁看着我说:“自从你上学离家后,你妈经常在家做棍棍面,现在我们也爱吃棍棍面。”

  棍棍面那是我学生时代的最爱,上学时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只想吃母亲做的油泼辣子棍棍面。母亲知道,学校饭堂的大锅饭煮出来的面条太稀软不筋道,所以经常会做一碗油泼辣子棍棍面。甚至每次农闲时来城里帮我们照顾孩子,都会为我一个人专做一碗油泼辣子棍棍面。

  我对母亲说:“那给您要一份鸡蛋炒拉条子。”

  母亲高兴地点点头。

  我对服务员报了饭名。

  过了十多分钟,服务员终于端上一碗泡馍,我让给了父亲。

  随后不久,服务员又端出了两盘拉条子炒面。父母疑惑地看着我说:“你怎么不吃泡馍,吃炒面了?”

  我端过一盘炒面说:“这会儿特想吃炒面。”

  我也担心,吃完后可能胃有些不舒,但我会细嚼慢咽的。

  吃完饭,我把父母送回了家。雨依旧如故自由散漫地下着。一会我要辞别父母回到城里,一向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我,对于周日的节日,我不好意思当着父母的面讲出口,只能埋藏心里,留在我的文字里。但我会用心地、默默地祝愿父母身体康健、永远年轻。

  请父母吃饭,虽然不是第一次了,可在雨天的这个周六,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回家后会对我的儿子讲说。

延伸阅读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年心情散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20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赏流年心情散文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1-03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赏流年心情散文(合集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02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赏流年心情散文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1-01
随笔,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醉于秋心情散文(合集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0-21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晒晒自己的心情散文集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0-20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素有“美文”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假期心情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8-11
篇一 学习需要多鼓励  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家长打骂教训孩子,我们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  “你真没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  “这道题你做错了”  “你的字写的难看极了”  ········  每每听到这些,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啊?我相信一定很不爽。  可是我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短篇幼师随笔【第一篇】:开学第一天  接连几天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曾想过无数次不同的场景,也许我会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吵闹声弄得头疼,也许我会被各种七七八八的事情搞得晕头转向,也许就名字对不上号,记不清小朋友就能引发很多麻烦事……终于这一天如约而至。  配班老师也早早的来了幼儿园,和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
家访随笔【第一篇】:家访随笔  下午,按照学校安排,自己与另一位老师去家访。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但回来之后不止我们俩人心情沉重,遇到相同家访境况的老师也有同感。  学校这次安排的受访的家庭,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家庭,要么就是离异家庭。而我俩访问的都属于前一种情况。  先说第一位学生,当时一教师随笔 > 老师随笔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