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

【www.baibaidjt.com--大班教学随笔】

  导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第一篇】:家园合作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每一次早晨入园,就是我比较讨厌的时刻。因为总有小孩子哭着闹着不踏入幼儿园。有家长在身边,不好不哄,但是,这样的孩子,更因为有家长在身边,会哭闹的更厉害,哄是哄不住的。最好的办法是先强硬一点带进幼儿园,在众多玩具和小伙伴的诱惑下,他会自发的不哭。

  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就突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育婴师的视频。其中,有一段就是关于孩子早上不起床上学的解决办法。

  而这个办法,最主要的是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

  先在家里,家长跟小孩子约定好,每天早上可以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玩具或零食去幼儿园,家长要把孩子的想法制定一个规范的表格,贴在孩子床头,这样的话,每天孩子起床,就可以看见。

  依着孩子想迫切成为大人,想自己做主的愿望,这样的做法,孩子每天对上学这个事情,就不再是一个恐惧心理,而是一个期待的心理。

  来到学校,老师也不能随便就否决孩子的东西,不然孩子带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园却不准他用,这样的话,他对幼儿园的看法,便越来越坏了。

  而且,幼儿园老师的教学,也要精彩有趣,最好每天放学的时候,设置一个悬念,让幼儿期待着第二天的上学。这样一来,里外结合,家园合作,想必幼儿一定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第二篇】:家园合作共育幼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那么面对这些还有一年就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作为大班老师的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的观点在于促进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纲要中提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5—6岁幼儿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被社会和他人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到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大班幼儿已经有很强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能力,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使幼儿的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规则意识已十分有意义。

  因此我们首要做的事就是在一日活动中探寻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采用自定规则、自选常规行为动作、自觉遵守常规、自我反省的策略真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讨论便于操作的规则。但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足,道德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能把所有规则都交给幼儿自定,但教师在制定规则时,所选用的表达方式要尽量让幼儿愉快接受,尽量多说“你能做到……你会……”或者“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而感到高兴”。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语句,幼儿在班级生活中不会总提心吊胆,而是满怀自信地去活动,他们会越来越频繁地说出“我能……”“我会……”“我可以……”“我们需要……”等话语,将自己对规则的直观感受表达出来,他们的规则意识会积极地生长。

  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很多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动作时,可以在符合行为规则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有多种选择,在规则约束下又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如在吃点心前,要求小朋友洗手后不接触任何东西,在“双手不接触任何东西”这一规则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让幼儿选择“两手摊开” “两手抱紧”等动作。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我们可以用一些标记来提示,比如,为了提醒幼儿在阅读游戏区域不大声说话,会在该区域处贴上“大嘴巴”的标记,告诉幼儿在游戏时轻声讲话。为了保证幼儿借阅有序,在该区域设置了“阅记录本”、借阅处、归还处。又如在自然角,我们摆放了水壶、鱼食、动植物管理记录本,让幼儿能有序的将自然角管理起来。

  成人为提高自身修养时,需要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幼儿也不例外,教师要给幼儿反省自己行为的空间。宣宣个调皮、尊心很强的孩子,刚开始,当做错事或者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我常常当众批评她,她会摆出不服气或者无所谓的样子。和她的奶奶了解一些情况后,知道她任性、调皮、没人能控制她的脾气,于是,我开始深入观察,了解她的性格特点,知道他会在什么情况下闹情绪。一次玩玩具时,她为了能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和同伴吵了起来,我刚要过去批评他,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他自我反省一下呢?于是我停住脚步,继续组织其他幼儿活动。我发现他站在旁边不时地用眼睛瞄着大家,我知道他也想参加活动,只不过还没有化解心中的不平。等他气消之后,我走近对她说:“宣宣,一起来玩吧,”于是,她高高兴兴地加入了活动。我觉得对幼儿的一些无意行为没有必要追根问底,我们要让幼儿学会忘记不愉快。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习,让他们在不同场合都有愉快的体验,而不是强化不愉快的体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了解幼儿,给幼儿自省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反省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慢慢长大。因此我们教师应在常规教育中运用更多的教育智慧,在充分尊重幼儿人格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错误,自觉纠正错误,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针对幼儿本班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儿规则意识

  对我班幼儿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好表现,自控力差这一特点,我努力让多媒体课件参与课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在实施一系列的课程(整合课程、童话剧课程)的时侯,我会制定与活动内容相符的规则意识方面的目标,有效地安排幼儿的每一项活动,让孩子在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提高规则意识。

  在平时的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我在设计课程时,就制定与活动内容相符的规则意识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花篮》,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在区别冷暖色调的基础上,寻找规律创造性的进行编织,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仔细研究,不相互干扰,不将纸条弄破)又如唱活动《欢乐歌》,孩子们要学习从弱拍起拍唱歌曲,并唱准四分音符和休止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利用图片(PPT)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根据图片记忆歌词内容,运用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歌唱,(分组唱、男女生交替唱、轮流唱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在学习中培养规则意识。能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活动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留意就会发现。我来园的这三年,我们幼儿园一直开展童话剧主题活动,在童话剧的主题课程中,就有许多的课程涉及到幼儿规则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简单的举例,在我们的表演活动中,就很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如舞台的站位、语言的表达、肢体的动作、同伴间的合作,这都是对幼儿的锻炼与培养。

  三、运用记录表形式,有效地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音乐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抽象的美丽,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把握住音乐的作用,把握音乐与幼儿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样的以幼儿为主题的主题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才有它的生命力,才会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音乐。因为音乐是从他们的生活中来,深深感染着孩子的内心;因为幼儿的生活中有了音乐,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多彩与快乐!他们的幼儿音乐智能才能得到充分地培养,才能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进入大班后我们一直很注重幼儿音乐智能的培养,因此也利用观察记录有针对性的关注一到两位幼儿,将他们在进行音乐活动时的一些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利用一些措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逐步建立规则意识。通过观察与记录,我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主要是规则意识方面),当然,每节活动的要求是不一样。我也有针对性对个别幼儿提出适合幼儿本身的要求,对他们不好的的行为给予制止和一点点小的惩罚:如表现不好,停止参与游戏一次等。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小策略:

  一、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寻找幼儿喜欢的音乐主题。以幼儿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个节日、某一生活场景、某一动人情感为主题的起点,由此扩展开来可形成主题。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引导他们通过美的创造能够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增强其音乐表现力,引导幼儿逐渐走向一种用音乐装点的生活。

  二、在日常生活中确立音乐活动的目标。音乐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让孩子们会唱了几支歌,跳了几个舞,或做几个音乐游戏,应该将活动的目标指向幼儿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生活是真实的,提高孩子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度,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与对美的表现力。在尝试中我发现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音乐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既实现让幼儿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的目标,又使幼儿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幼儿的自控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规则意识也有了增强,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养成。但光靠幼儿园、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寻找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齐头并进,共同探寻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

  四、家园合作,逐步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家长更要发挥一对一教育的优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进入小学后,其生活方式由游戏转变为学习,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控力,学会约束自己,努力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第三篇】: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感恩行为之我见

  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并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及别人。也可避免幼儿形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因此我在自己班级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感恩教育,为孩子们创设了浓厚的感恩教育环境,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培养了大班幼儿的感恩之心。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与感受:

  1.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1.1问卷调查使家长意识转变。我在课题开展前期,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本班幼儿感恩意识的现状。通过这次的家长问卷调查及宣传,使家长们的意识提高了,深知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调查表的回收情况看,多数家长对此课题很重视也很配合,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孩子感恩意识了,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案例,提出了许多建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网络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家长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随时道出自己的困惑,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3家长学校介绍教育方法。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讲座《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通过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也向家长介绍了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推荐了一些感恩教育方面的书籍,使家长们受益匪浅。他们知道了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多加强家园联系,能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2.家园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2.1开展相关的文学作品欣赏,产生情感共鸣。平时我们收集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小乌鸦爱妈妈》《陈老师爱宝宝》《失语女孩的故事》《小熊旅行》等,利用晨间谈话、午睡等时间讲给孩子们听,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2充分利用一些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护士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

  2.2.1老人节感恩活动。老人节时我们邀请爷爷奶奶与小朋友一起共庆老人节,小朋友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活,将最精彩的节目和笑容献给了辛苦一辈子的老人们。在老少同乐的活动中,孩子和老人们在欢笑声中体会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2.2.2感恩节主题活动。在感恩节来临之际,我组织本班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活动,有"为爷爷奶奶洗脚"、"为爸爸妈妈敲背"、"小鬼当家"等活动,重点引导他们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感谢、孝顺父母。让孩子们逐步摆脱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心中有别人,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让暖暖感恩情在幼儿园、在家庭、在孩子的心里流淌。从家长的反馈看,当爸爸妈妈收到感恩卡的这一刻都很感动,而且孩子们亲昵的话语: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确实心中洋溢起一股暖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真情的流露,促进了亲子间的关系。

  2.2.3母亲节感恩活动。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体验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我们开展了"感恩的心"的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唱歌、听故事等活动了解了母亲节的来历,通过谈话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母爱的伟大。

  2.2.4父亲节感恩活动。爸爸就像一座山,所以在很多时候,感受父爱就像在爬山。对于爸爸的爱,我们总是感触不深。很多情况下,感受父爱又像是在进行一次长途跋涉,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找到。在父亲节时,我们开展了"我老爸最棒"亲子竞技活动,"你演我猜"、"大力士老爸"、"巧手老爸"等游戏充分体现了父子间的默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与爸爸之间浓浓的血缘情,也通过爸爸在游戏中的表现感受到爸爸的勇敢、强大,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高兴和自豪。

  2.2.5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活动

  2.3创设情境,积极参与感恩活动

  2.4自然灾害事件中培养幼儿爱心奉献

  3.加强家园联系,让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教师积累了许多的教育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孩子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

  3.1关心同伴。我们的孩子在看到同伴哭时,便会关切地询问原由,并会马上拿来纸巾替她擦眼泪。午睡起床后会互相帮助,整理衣服、系鞋带等,同伴没有学习用品时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借给她用。

  3.2大方捐物捐钱。在每次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爱心捐款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总是捐的最多,当他们得知雅安地震、生白血病的孩子需要帮助时,他们都为之动容,纷纷捧来了心爱的储蓄罐。在为雅安灾区献爱心活动中一位孩子捐出了1111、1元的压岁钱,代表了她的5个小小的心愿……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生的财富。

  3.3拾金不昧。平时对幼儿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也收到良好效果,一个孩子两次捡到手机马上交给老师,经老师联系找到失主,失主还写来了一份感谢信表示感谢。

  3.4受到家长肯定。经过一年的教育,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反映孩子的确懂事多了,会开始体贴、关心长辈了,经常会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敲敲背,会帮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了,让家长们感到欣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以后再进行感恩教育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美丽的感恩之花在幼小心灵开放吧!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第四篇】:入园工作要靠家园合作

  虽然说带班很久了,但其实我还是非常不喜欢每天的入园时间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真的是太让人烦躁了,小朋友们早上来到幼儿园,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哭闹的孩子,小孩子哭着闹着不踏入幼儿园。有家长在身边,不好不哄,但是,这样的孩子,更因为有家长在身边,会哭闹的更厉害,哄是哄不住的。最好的办法是先强硬一点带进幼儿园,在众多玩具和小伙伴的诱惑下,他会自发的不哭。

  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就突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育婴师的视频。其中,有一段就是关于孩子早上不起床上学的解决办法。

  而这个办法,最主要的是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

  先在家里,家长跟小孩子约定好,每天早上可以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玩具或零食去幼儿园,家长要把孩子的想法制定一个规范的表格,贴在孩子床头,这样的话,每天孩子起床,就可以看见。

  依着孩子想迫切成为大人,想自己做主的愿望,这样的做法,孩子每天对上学这个事情,就不再是一个恐惧心理,而是一个期待的心理。

  来到学校,老师也不能随便就否决孩子的东西,不然孩子带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园却不准他用,这样的话,他对幼儿园的看法,便越来越坏了。

  而且,幼儿园老师的教学,也要精彩有趣,最好每天放学的时候,设置一个悬念,让幼儿期待着第二天的上学。这样一来,里外结合,家园合作,想必幼儿一定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

  幼儿大班家园合作教学随笔【第五篇】:家园合作的实践与感悟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要真正与家长携手走进幼儿园教育并非那么简单。我们发现,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对幼儿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营造相互尊重、共同分享的沟通环境十分必要。我园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家长领悟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感受幼儿园教育的魅力,最后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领悟价值

  幼儿小班入园时,我园每位家长会获得一本幼儿园编撰的图文并茂的手册,其中包含约20个精心选择的教育案例,记录了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以及教师对事件的感悟与理解,既展示了课程内容,又揭示了课程价值。案例手册是一种很好的家园互动读本,可让家长在轻松的阅读中品味教育活动的魅力,感受课程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从而为家园合作打下基础。

  手册中的案例都来自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包含幼儿每一成长阶段的重要活动。如,小班教育案例《大蒜宝宝快发芽》展现了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利于家长了解种植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中班教育案例《时装秀》呈现了教师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服装并展示的过程,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班教育案例《我当小班长》可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教师会在家长会等场合对案例手册中的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运用其中相关案例让家长了解课程的理念、内容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以此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当然,家长的理解与感悟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去思考和体会。例如,在小班种植活动前,教师引导家长阅读《大蒜宝宝快发芽》的案例,家长由此看到了幼儿的探究历程,感受到了在生活中进行科学教育的意义。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懂得在科学教育中不应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应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又如,大班研究性游戏活动案例《快乐茶社》展现了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茶社参观、访问,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各种茶叶、制作茶具,并在班里创设“茶社”游戏场景的过程。家长通过这个案例体验到幼儿园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并领悟到幼儿就是通过游戏和操作来获得经验的,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分享、协商等社会交往能力。

  二、感受魅力

  只有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时时可以用手、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的情境,才可以给家长以触动和影响,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幼儿园教育的独特魅力。

  感受活动室环境

  活动室环境动态地记录了幼儿的活动历程,保留了幼儿活动的痕迹,展现了幼儿的成长过程。通过感受活动室环境,家长既了解了幼儿园丰富的课程内容,又体验到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例如,大班幼儿与家长一起对中西快餐店进行调查,收集了大量图片、实物资料,教师引导幼儿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呈现在墙面环境中,并附上了教师的活动意图分析和效果反思,这既是对幼儿和家长的鼓励和认同,又让家长较好地理解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利于他们今后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家园合作。

  通过环境体现我们的评价观,可以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的表现,逐渐地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关注能使幼儿终生受用的品质。例如,为了让家长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教师会在展示的同时对作品的主题、线条、构图、色彩进行剖析,并更多地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大胆、独立、坚持等个性品质,特别是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进步。教师还在墙面上为家长留出对话的空间,让家长写下随感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教师还会通过环境直观、形象地向家长呈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给家长一些指导和建议。例如,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学习跳绳的过程中,通过创设“跳跳板”来记录幼儿发展的全过程。在“跳跳板”中,教师由上到下设定了若干条水平刻度线,分别代表“跳3个”“跳5个”“跳10个”“连续跳12个以上”……每个幼儿有一个“跳跳兔”标记,贴在相应的刻度上,用来记录每天跳绳的数量,清晰地展现发展的历程。同时呈现在版面上的还有“经验介绍”“疑问解答”等内容,让家长既能形成对自己孩子能力与水平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看到孩子在群体中的发展水平,又能看到孩子每天的发展与进步,并找到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和技能,不断超越自我。

  观摩教育活动

  观摩教育活动可以给予家长更为鲜活、立体的感受,从多个角度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家长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集中时段是家长开放日。为了保证家长观摩的效果,我们在每次家长开放日前都会给每位家长发一封信,详细地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和意义,并对家长在活动中的角色加以说明。我们还会发给家长一张精心设计的观察记录表,提示家长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观察和体会的内容,并引导家长客观评价自己孩子的表现。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请家长写下自己对活动的直观感受,或组织家长提问和讨论。通过这种家园间的交流、沟通,家长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在教育问题上与幼儿园达成了共识,有利于进一步合作共育。

  三、参与互动

  家园合作是一个双方全身心参与并有所收获的过程。在教育理念达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可以引导家长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的课程观念和教育方法,并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融入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最终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这方面,我园最有特色的是形式各异的亲子活动:利用图画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在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亲子共读的优秀读本的同时可以让家长获得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基本方法,与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亲子互动游戏可以让家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与孩子互动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小小抗挫运动会”要求家长与孩子合作,互相鼓励,为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努力;“快乐亲子游”引导家长亲身感受生活中处处是教育……我们还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的资源,组织开展许多园外活动,如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调查、参观、访问等,既拓展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又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在“爸爸妈妈当老师”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与教师共同商议并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轮流担当“客座教师”,通过角色转变实践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增进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家长通过参与亲子活动不仅了解了幼儿园及班级的教学内容和特色活动,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全面观察与评价孩子的发展,从而逐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每次亲子活动前,我们都会通过“家园对对碰”版面向家长详细介绍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具体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将自己关于活动的构想在“教师信箱”中留言。活动结束后,家长还可以对活动的延伸提出相关建议,以便教师了解家长的想法及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经过我们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引导,家园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家长的教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原本废弃的纸盒成了孩子的百宝箱,原本禁止孩子进入的厨房成为亲子活动的场所……家长了解到生活中有许多随手可得的教育素材,生活的细节就是教育的细节。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有家长与教师本着尊重、合作、支持的原则形成共同体,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延伸阅读
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学随笔600字左右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8-12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学随笔感悟2022年【汇编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1
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学随笔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8-11
老师,是一种职业,指教学生正确知识的人。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类型(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学随笔精选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11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学随笔简短汇编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8-11
幼儿园(英文 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学随笔范文(精选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8-11
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你们在语文课上都有哪些趣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10月教师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教学随笔 > 大班教学随笔
2019-12-01
导语: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大班创艺美术装饰花瓶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大班创艺美术装饰花瓶教学随笔【第一篇】:大班创意花瓶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教学随笔 > 大班教学随笔
2019-12-01
导语: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等,是由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也就是让幼儿与作品产生共鸣,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从而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创造能力。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如何有效开展大班散文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如何有效开展大班散文教学随笔【第一篇】:如何提高大班散文欣赏教学教学随笔 > 大班教学随笔
2019-12-01
导语:绘本这样的欣赏素材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的典型。通过一个个画面的欣赏和观察,孩子积累了一系列有相同主题的视觉表象经验。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第一篇】:大班绘本《生气汤》教学反思   《生气汤》是一本优秀的世界级绘本,它教学随笔 > 大班教学随笔
2019-12-01